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于莺:体制内外,初心未改

Tags: 于莺   医疗体制   私人诊所      作者:田栋梁 更新:2016-06-01

导语:以前在协和医院做医生的时候,如果有病人介绍自己说是什么的CEO,于莺就会觉得挺好笑的。现在她也顶着CEO的头衔一年多了,依然觉得这个头衔挺好笑。

如今,“急诊科女超人”于莺作为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的CEO的一天是这样的:早上八九点到诊所,先处理一些工作邮件和财务审批预算等,然后分批找人谈话,找其它一些机构谈谈有没有合作可能,自己还会去参加一些论坛,做些演讲。每周二要出门诊,其它医生请假或者排不开班的时候,她也会顶替一下。

以前在协和医院做医生的时候,如果有病人介绍自己说是什么的CEO,于莺就会觉得挺好笑的。现在她也顶着CEO的头衔一年多了,依然觉得这个头衔挺好笑。“无所谓是什么头衔,如果事情做不成什么头衔都是空的,相比CEO还是更喜欢被称为医生,听到诊所的人喊于总心里就会咯噔一下,就想又要提什么要求了。”

美中宜和综合门诊中心已经运营一年有余,一个月的门诊量在1500左右,虽然月销售额离运营成本还差个零头,但于莺觉得总体来说还可以。“比同类的诊所状况还算好,处于稳定上升期,下一步要挖掘的是商业保险客户,运营一年后,商业保险客户只占2-3%,太少了。”

距实现职业理想还差太远

2013年从协和辞职时于莺的理想是开一个诊所,遭遇了各种磨难后发现开个人诊所几乎是不可能的:有庞大的后勤体系要搭建,一个人开诊所能养活五六个后勤团队吗?还要应付工商消防以及各个部门,甚至还有街道办,开个个人诊所天天应付这些就不用出诊了。

即使现在看,于莺依然认为开个人诊所是不可能实现的,即使政府把入口放的宽一些,诊所开起来会发现进入了一个死胡同。“环境条件还不允许时,开个口子让你进来,你会死在洞里。”

与美中宜和的合作最终还是实现了开设诊所,而且还是一个综合门诊中心,然而于莺认为这和自己的职业理想还是相距很远。她说:“虽然诊所实现了,但要让基础医疗、就医体验等概念深入到老百姓的心中,改变全科医生和家庭医生在老百姓心目中的地位,还是很远,美中宜和综合诊所只是第一步尝试。”

因为必须去建个诊所,才会知道开设诊所的路上会有多少个坑。一年来,于莺亲自招聘,亲自去做市场推广,去和医生合作,到老百姓中做科普,以及尝试做微信运营,通过这些摸索,于莺发现美中宜和作为一个私立高端诊所,距离普通人的生活还太远,因此她进一步降低了客单价,相比其他一些高端诊所,已经低了很多很多。

美中宜和综合诊所还无法承载于莺的职业理想,说到理想,于莺表示,无论诊所也好,互联网医疗也好,医生个人工作站也好,能够通过最经济的方式,把家庭医疗和社区医疗做到入户。“现在到处都在讲医养结合,可养老院不具备医疗资质,我们医护去养老院服务,要不要产生医疗行为?”

于莺也想过把门诊中心连锁化,但在医疗管理人才和适合全科诊所的医生还很匮乏的时候,她觉得瓶颈还太多,因此她计划再成立个公司,把人先聚在一起。“这和医生集团不一样,医生集团是以产品为导向,我们是以内容为导向,我先聚集一批医生,写科普,用通俗的语言和老百姓交流,推出一个平台,让老百姓了解简单的科普知识,增加对全科医疗、家庭医疗的认识,再慢慢对这批医生进行规范化培训,医生到位了,开诊所才会进一步成功,所以我接下来要反过来做,先培养需要的医生,再开诊所。”

对于医生的选择,于莺表示目标是医学院刚毕业不愿意进入体制的。“我们会先找些私立医疗机构,让他们多点执业,去体会一下怎么和病人交流,我们的诊所是综合诊所,医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充分学习,等找到感觉后,给你开个社区工作室,把社区老人维护住,让他们别再上保健品的当了,我们组织一些沙龙,告诉他们什么样的娱乐和饮食是健康的。”

“如果国家不能给一个很好的平台,我们就试试从商业角度开发一些产品,培养客户群体,早期我们补贴一部分钱,最终靠你自己成立一个诊所,真有这样有想法的医生,专业知识全面,病人信任,愿意去开诊所,我们可以出钱出力帮你运营,但关键还是要有人,没有人什么想法都是空的。”于莺说,琢磨了一年来,发现人还是根本。

离开体制不后悔

离开协和医院已经三年,于莺表示从未后悔过。

于莺说:“如果要说后悔,很多人会觉得一定是体制内的红利得不到了,但是我会从其它方面考虑,我想要过的生活能够实现了,周末和节假日陪陪孩子,带孩子出去玩,养狗,买个帐篷,出去烧烤放松一下,这样挺好啊,也很有意思。另外有什么想法可以找投资人,随时能把想法落地。在协和的时候,我也不会去上CEO特训班之类的课,也不会像现在这样认识各种人,进入到这个圈子,会发现你的思想在被不断提高。”

因为母亲得了乳腺癌,从母亲的治疗中于莺觉得医学是门能够为普通家庭解决问题的技术,因此不顾父母建议学英语或者金融而坚持选择了医学,并顺利考上协和医科大学。当时于莺所在班里有30名学生,最终留在国内的只有8名,之所以自己没有跟风出国,于莺笑着说:“是因为我特别懒,不想再花时间去学习和考试,太麻烦了。”

最初于莺在内科工作,由于性格泼辣,特别敢说话,而内科医生通常比较沉稳,她的一位导师预言她在体制内呆不了三两年。对此于莺说:“这位老师在国外工作学习多年,他觉得我的性格更适合在国外发展。”

然而于莺在协和却工作了13年。她说:“协和环境相对比较宽松,对医生考核无非是临床,考核通过就没什么问题,而且我刚毕业时住在宿舍里,室友都是六点钟起床,不到七点就去工作了,所以大家都比着起早,这样的环境氛围中,领导不会因为你性格比较外向就给你小鞋穿,而且正因为我这样的性格,上上下下还都很喜欢我,也可能是我错觉(笑),就这样一直呆了下去。”

SARS事件让于莺对急诊科产生了兴趣,觉得做急诊很有意思,而且当时看了美剧《急诊室的故事》觉得做急诊好酷,就申请调到了急诊科。

虽然2013年于莺宣布从协和辞职很突然,但她说做出这个决定其实很艰难,有了从体制内离开的念头是在辞职前两年,微博火了以后。

于莺的红是一夜爆红,别人苦心经营几个月甚至一年得来的关注度,她在短短几天内就得到了。对此她解释道:“微博火了后,各行业开始出现自己的代表人物,但医疗行业还没有,当时在微博上做科普的还是极少数的医生,一旦出现一个会讲段子的医生,而且讲的段子还非常鲜活,所以就一夜爆红了。”

有人说微博让于莺占尽好处,于莺反讥道:“如果不想有好处你上微博干嘛?你只看就行了,不管有些医生是否承认,没有我的爆红,他们也不会想起上微博。”

在微博火了以后,于莺发现了几个问题,直接导致了她后来从体制出走。“一是本来坚信医生都是特别有良知的,拿红包回扣的都是极少数,但现实给我泼了一头冷水,感觉世界观被颠覆了。二是当我发现很多医生是开药品回扣的(不是协和医院的),哪怕是我带出来的学生也是这样做的,但看看他们的医疗行为,其实也很憋屈,绝大部分医生的医疗行为不会故意坑病人,在考虑病人安全和治疗有效性的情况下,不得不妥协于现有的定价体系和医生价值体系,觉得实在太可悲了。第三,你的性格很外向,敢说敢做,当你没有社会影响力的时候,很容易融入群体,但一旦有了社会影响力,又敢说,还说的那么直接,来自体制内的冷暴力就会出现,孤立你,领导找你谈话,明明该有的机会突然就没有了。”

于莺觉得理性是这个社会稀缺的品质,当她决定离开协和的时候,这个体会已经很深了。她说:“一开始我说的很多,但到了关键时刻做比说更有意义,所以我先离开公立医院,在医生前途还不明朗的时候,先去摸索一条路,所以我就出来了。

来源:医学界智库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