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盘点:JACC九月第二期研究一览

Tags: 心血管   JACC      作者:不详 更新:2019-09-14

1.多支冠脉搭桥术中期死亡率较单支冠脉搭桥术更低

DOI: 10.1016/j.jacc.2019.06.067



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和比较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MAGs)与单支冠状动脉搭桥术(SAGs)在多分支冠脉病变患者中的中期疗效。本研究纳入分析了纽约心脏注册数据库中的63402名多分支冠脉病变患者,并比较MAGs和SAGs患者的预后差异。主要终点事件是死亡率,次要终点事件包括重复的血运重建和死亡、急性心梗与卒中的复合终点事件。有20%患者接受的是MAGs治疗,术后1年,两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无明显差异(2.4% vs. 2.2%, [AHR]: 1.11; 95% [CI]: 0.93-1.32),术后7年,MAG组患者的死亡风险更低(12.7% vs. 14.3%, AHR: 0.86; 95% CI: 0.79-0.93),复合终点事件发生率更低(20.2% vs. 22.8%, AHR: 0.88; 95% CI: 0.83-0.93),重复的血运重建率也更低(11.7% vs. 14.6%, AHR: 0.80; 95% CI: 0.74-0.87)。研究结果显示,多支冠状动脉搭桥术和单支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1年的死亡风险相似,但在术后7年,MAG组患者的死亡率更低。

2.短睡眠时间是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

DOI: 10.1016/j.jacc.2019.07.022


既往的观察性研究显示极端的睡觉时间与心梗的发生相关,但具体因果关系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睡眠时间与心梗发生的相关性。本研究纳入分析了英国生物数据库(UKB)中的461347名无基础心血管疾病的参与者,其中有5128名发生了心梗,根据患者的自我报告睡眠时间,将参与者分为短睡眠时间组(<6h)和长睡眠时间组(>9h)。与睡眠时间在6-9h的相比,短睡眠时间组的新发心梗风险增高20%(HR: 1.20; 95% [CI]: 1.07-1.33),长睡眠时间组的风险增高34%(HR: 1.34; 95% CI: 1.13-1.58),并且这种相关性独立于其他睡眠特征。健康的睡眠时间甚至可以减弱有遗传易感性的心梗风险(HR: 0.82; 95% CI:0.68-0.998)。研究结果显示,短的睡眠时间是一个心梗的潜在危险因素,且存在因果关系。

3.生命早期多种环境因素暴露对儿童血压的形成起重要作用

DOI: 10.1016/j.jacc.2019.06.069


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高血压的胎儿和环境来源,但主要局限于单次暴露研究。本研究的目的旨在探究多种出生前和出生后的暴露因素对高血压形成的影响。本研究对欧洲HELIX队列中1277名6-11岁的儿童进行了收缩压和舒张压的测量,并对89个出生前暴露因素和128个出生后暴露因素进行了评估分析,分析结果显示,收缩压的降低与设施密度、孕母多氯联苯118的浓度和儿童血浆二氯二苯二氯乙烯、六氯苯和邻苯二甲酸单苄酯的浓度呈相关性,收缩压的升高与孕期户外的温度、孕期鱼类的高摄入、孕母血浆的可替宁浓度和儿童血浆的全氟辛酸浓度呈相关性。舒张压的降低与检测时户外的温度和儿童血浆二氯二苯二氯乙烯浓度相关。舒张压的升高与孕母血浆的双酚A浓度、孕期鱼类的高摄入和儿童血浆铜浓度呈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生命早期的多种化学暴露、建筑环境及气象条件可影响儿童的血压形成。

4.右心疾病通过影响纤维化和传导系统促进房颤的形成

DOI: 10.1016/j.jacc.2019.06.066



影响右心的疾病会促进房颤的形成,但具体机制尚不清楚。本研究的目的旨在通过肺动脉高压(PH)大鼠模型探究右室疾病是否会促进房颤的发展及其发生机制。本研究通过注射野百合碱形成PH大鼠模型,并在右室疾病形成后的21天对大鼠进行分析。野百合碱可以增高大鼠右室的压力和质量,右房也会增大。在32只PH大鼠中,有32只(100%)大鼠诱发了房颤,对照组的诱发率为6%(p < 0.001)。PH大鼠有明显的右室和右房纤维化,多种细胞外基质蛋白包括胶原蛋白1和3、纤连蛋白、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在PH大鼠中明显上调,光学成像显示了显着的速率依赖性右房传导减慢和转子活动,而左房无明显变化。转录组分析结果显示PH大鼠右房的肥厚、炎症和纤维化相关信号分子明显变化。研究结果显示,右心疾病可以通过影响纤维化和传导系统活性促进房颤的形成。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