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打造产学研一体化模式 透视北大医疗“学院派”发展之路

Tags: 北大医疗      作者:郝兰兰 更新:2019-01-23

2018年12月27日,北大医疗产业集团有限公司旗舰医院——北京大学国际医院正式跻身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行列,成为北大医疗产学研一体化核心理念的又一产物。

在医疗投资行业中,北大医疗被视为独特的“学院派”代表。由医疗服务、创新创投、医药工业三大模块拼接而成的产业布局,在实践中为这一代名词赋予更多内涵,以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北大医疗创新谷、北大医药为代表的成员在实战中同样诠释着这一发展理念的含义。

2017年,身兼“医疗+投资”双重背景的宋金松履新北大医疗产业集团CEO。在宋金松为北大医疗设计的战略定位与转型方向中,品质、研究、创新、转化成为核心关键词。

十年目标 四年实现

北大国际医院是北大医疗耗巨资打造的旗舰项目,尽管尚为一家仅有四年建院史的“新院”,北大国际医院在医教研等方面的战绩已不容小觑。

2014年12月,北大国际医院正式开业。战略引领发展, “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教学医院”,成为北大国际医院十年发展目标之一。如今,仅仅用了四年之间,这一理想已经照进现实。


正如北大国际医院院长陈仲强在12月27日举行的签约授牌仪式上所言,四年努力终于结出硕果。“我们感到肩上的责任与压力,将尽全力完成北大医学部各项教学任务。”

陈仲强表示,成立四年以来,医院始终注重教学工作,加强教学平台建设,完善教学管理体制,加强师资团队培养。“未来,医院将加快提升教学水平,为我国培养更多医学人才。”

提高医疗技术水平,北大国际医院注重打造人才梯队提升核心竞争力,通过共建、自建、引入医生团队等方式,该院学科布局逐步完善,当全职学科带头人与学科骨干逐步到位,大多数科室具备独立运行能力。

承担日常诊疗任务的同时,冲顶疑难重症治疗高峰,成为北大国际医院提升医院综合实力的引领性工作。而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合作诊疗(MDT)模式成为重要保障。

打造医教研协同发展体系,北大国际医院同步布局教学、科研工作。

开展教学基本功、讲课技巧等培训,加快实验诊断、外科基础等平台建设,举办科内试讲及院级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锻造“考取”北京大学临床医学院资质的能力,北大国际医院2018年在教学工作上苦下功夫。

对于一家“新院”而言,在科研上赶超“前辈”,尤为不易。截至2018年,北大国际医院已中标纵向科研项目21项。医院在研项目120项,批准经费超过1500万元。建院以来已发表各类文章322篇,其中SCI收录文章108篇。

“目前北大国际医院尚在建院之初,许多课题刚刚启动,故转化尚待时日,相信前景是光明的。”北大国际医院副院长梁军告诉健康界,北大国际医院已经建立政产学研合作机制,与政府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知名企业等各方建立合作关系,助力科研成果早日造福患者。

产学研一体化思维定局

北大国际医院依托政产学研合作机制的发展思路,恰是北大医疗“学院派”思想的体现。

2003年,北京大学与方正集团共同设立北大医疗。北京大学丰富的专家资源、先进的管理经验、完善的医教研体系,为北大医疗发展提供软实力支撑;方正集团强大的资金实力和产业整合能力,成为北大医疗前行路上的护航舰。

恰源于其教育与产业双重背景,北大医疗的学院气息相对浓厚,与产业对接之路更加通畅。

宋金松在接受健康界采访时对北大医疗三大战略定位进行清晰描述:在中国社会办医领域具备现代化医院管理输出能力和新技术创新孵化能力;构建完善的互联网医疗和健康险体系;在制药领域具备创新研发能力,成为国际化的大健康龙头企业。

与三大战略定位相对应,北大医疗目前形成了三大产业布局:以北京大学国际医院、北大医疗鲁中医院、综合和专科医疗机构等为代表的医疗服务板块;以园区运营服务、创新投资管理、产学研转化等为代表的创新创投板块;以北大医药股份有限公司、方正医药研究院等为代表的医药工业板块。

“学院派”这一绘画艺术领域的专用词汇,如今被用来泛指受过正规且完整的学校教育和学术训练,学术研究上有师承的人或物。用其形容北大医疗的每一步棋,亦恰如其分。

打造现代医院管理输出能力,北大医疗于2018年成立培训中心。该培训中心以北大国际医院为主要培训和师资平台之一,将外部培训机构合作与内部课程开发相结合,采用集训、巡讲、进修、实战等形式,针对不同层级人员,搭建分层分类的人才培训体系。

作为北大医疗旗下成员之一,北大医疗鲁中医院已经从中尝到甜头。鲁中医院院长顾国明向健康界表示,该院已挑选多位有意向的医生参与集团培训项目,这些人将成为科主任的“助手”,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实现科室精细化管理。

如果说教学相长为集团和成员单位培养了人才,科学研究能力与科研成果转化机制的建立,则为其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

大健康时代,北大医疗产业园升级为创新创投板块。在园区运营方面,北大医疗从园区建设、园区招商、园区运营、园区物业等方面入手,打造一个标准化园区,通过提供产业服务、创业服务、基础服务、技术服务等形式,服务园区企业。

这一战略模式已经结出硕果。2018年11月20日,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布了第四批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名单,北大医疗产业园名列其中。

而这仅仅是北大医疗践行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模式的缩影。

成员各种姿势开展实战

实践产学研一体化发展理念,一方面需要在产业、学校、科研机构等成员主体间搭建起协作机制,各成员机构还需在自身发展过程中注重教育、科研、生产等职能优势的运用。

在北大医疗这一发展理念引领下,各成员单位亦在实践。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

北大医疗鲁中医院是北大医疗打造的国企医院改制模板,实践产学研一体化发展思路,鲁中医院的药物临床试验工作成为其标志性成果之一。

2016年,鲁中医院成立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并于2017年获得原国家食品药品家督管理总局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资格认定证书。目前,该机构可以承担新药的Ⅰ~Ⅳ期临床试验、人体药代动力学及生物等效性研究。据统计,机构已经承接临床试验项目31项。

据顾国明介绍,开展药物临床试验所得收益,已经成为医院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

向管理要效益,2016年,鲁中医院护理部推出临床科室“5S”,要求护理办公区、病房、公共区域等实行“5S”管理,并在此基础上开展“7S”管理。目前,该院工作中鲜少出现办公室桌面凌乱、电脑未及时关机、长明灯、病房物品乱放、环境杂乱等现象。

——北大医疗创新谷

北大医疗创新谷/北大医疗产业园是北大医疗创新创投业务板块的重要依托,聚焦创新医疗器械、生物医药、分子诊断及数字医疗四个领域,开展创新创投、孵化创客与成果转化,让最先进的医疗技术反哺北京大学和所属医疗体系,回馈大众和社会。

2014年9月,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创新谷签订协议,将国家重点实验室强大科研资源聚集产业园,推动产学研深度合作;

2014年12月,北大图书馆与创新谷签订协议,共同打造创新谷信息化服务平台,为社会提供高质量信息咨询服务;

2016年1月,北京大学医学部血管疾病社区防治中心正式落户北大医疗创新谷,开展与心脏和血管健康相关的新药研发、生产及临床试验,医疗模式的探索,远程医疗咨询服务,国内外学术交流和培训。

从成立至今,北大医疗创新谷区开展了一系列实践,积累了一批创新客户,堪称北大医疗产学研一体化理念的完美“化身”。

——北大医药

依托北大医疗与北大医学部资源优势,拥有50年医药制造历史的北大医药亦在用实践诠释着产学研一体化的内涵。

纵观北大医药产业链,从医药研发、医药制造、销售及流通等环节,从研发项目数量及申报注册数量等成绩单,产学研一体化思维落地于各个细节。

将创新理念根治于研发中,作为北大医疗产业集团医药研发的专业机构,方正医药研究院为其旗下医药企业提供研发支持。2008年,方正医药研究院与北大医学部共同创立创新药物研究基金,用于开展包括创新药物在内的医药研发。

方正医药研究院

统计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北大医学部—方正创新药物研发基金”共支持38个项目,其中重点项目2个,常规项目36个,资金总额860万元。与此同时,方正医药研究院与北大医药国际级技术中心开展研发合作,构建医药研发核心体系。

延伸产业链,北大医药同时搭建一站式集采平台,为北大医疗所属医疗机构提供医药及医疗器械集采服务。

无论是北大医药、北大医疗创新谷、北大医疗鲁中医院,亦或是北大国际医院,探索发展之路,均离不开产学研一体化思维的支撑。

科研提供屹立于创新之列的不竭动力,教育助力建设支撑机构向前奔跑的人才队伍,生产实现科研、人才与产业对接,将智力成果转化为经济价值。深知这一逻辑关系的北大医疗,用行动践行理念,用成绩交上业界为之冠名“学院派”的答卷。

来源:健康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