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数日内,5名青年医生接连猝死!医生平均少活13年,癌症成职业病,沦为流水线上的医疗工人

Tags: 职业病      作者:梅斯头条 更新:2022-08-30

谁来救救医生?!

一月内5名青壮年医生接连猝死,

留下老母和妻儿

“救救医生!救救我们吧!这几天已经有5名医生猝死了,只有你们梅斯医学持续为我们发声,才能保障我们的健康!”

这是8月27日早上,在梅斯医学推出的一篇文章《医生半天看75个病人竟被患者投诉,大量医生却说投诉得好?!是时候该破冰了……》中的一条留言。

笔者赶紧去查了查最近的一些新闻报道,看着看着,不禁潸然泪下,泪如雨注。之所以如此,这是因为笔者同众多医生一样,有过相同的经历,自然感同身受。

8月16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神经内科(正是笔者所在的科室)张颜波主任不幸猝死,年仅44岁,独独撇下两个孤苦伶仃的孩子。其作为主任医师、学科带头人,正值壮年,正是发光发热的时候,他的猝然长逝,令笔者极为痛惜!!

图片

源自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微信公众号

张颜波的同事、心血管内科的主任医师在网上发文哀悼,“为什么总是好人命不长?昨天还为你评选院十佳青年医师投票,今天就阴阳两隔了!”。梅斯医学得知消息后,于8月17日第一时间进行了报道: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院年青专家张颜波教授因过度劳累,英年早逝!正在参评十佳青年医师,而当时除掉张颜波的同事发声之外,见不到有发声的媒体。

是呀,这个年龄正是要经验有经验,要技术有技术的时候,这个年龄也正是上有老下有小的时候,他的突然离世让国家和其家庭都遭受了巨大损失。

据公开资料显示,张颜波医生是教授、神经病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尤其擅长脑血管病及危重症的诊断和治疗,具体包括脑供血不足、烟雾病、脑梗死、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癫痫,对偏头痛和睡眠障碍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此前,张颜波医生担任山东省医学会神经内科分会青年学组副组长、山东省医学会疼痛分会头面学组副组长,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70余篇,他还曾获得了“泰安市优秀青年医师”和“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9年度优秀青年医师”。

就是这样一名优秀的医生,医者不能自医,守护了别人的健康,却没能留住自己的生命。

张颜波医生猝死事件是个例吗?不是!据已报道的新闻显示,仅仅一个8月份,就有5名医生接连猝死!

让我们看一看这些泣血的报道吧:

8月22日凌晨,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主治医生杨宏发突发心源性猝死,他的生命定格在了37岁。

8月16日,青岛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副主任刘伟医生于凌晨突发疾病抢救无效,不幸离世,享年53岁。

8月3日凌晨,中国民间中医医药研究开发协会沈氏女科分会副会长、上海沈氏女科第19世传人沈依功先生之子沈劼,在家中猝死,年仅45岁;

8月1日16时09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原科室主任、学术带头人吴江教授,因病逝世,享年68岁。                        

研究表明:医生平均寿命仅为59岁,

平均少活13年!

“医者不能自医”是句老话,“医者不寿”也是句老话,以前不懂,直到看了相关研究才明白这其中的含义。

印度医生协会(IMA)曾做过一项研究,发现医生的平均寿命仅为59岁,远远低于普通人的寿命72岁,差距有13年之久。研究人员表示,大部分去世的医生死于恶性肿瘤和心血管疾病;而活着的医生健康状况也不容乐观,45-55岁和55-65岁这两个年龄组的医生健康状态最为脆弱。

图片

另据《中国心血管病报告》显示,现有1/4的医师患有心血管疾病,医生的患病率比普通人群的患病率要高出25%。其中,1/2的医生患有高血压,40岁以上的男性医师患病率是普通群体的2倍。

各位看一看,想一想,面对如此高的医生心血管发病率,今年8月份5名医生接连猝死也就不新鲜了。

中国医师协会曾资助一项研究,报告了中国医生2013-2015年因过劳而猝死的情况,发现过劳死的医生人数由2013年的6人激增到了2015年的24人,其中以30-39岁正值壮年的医生最多。在猝死发生前,半数医生已经持续工作了8~12个小时,更有11名医生持续工作超24小时。

然而,具体到科室,猝死比例最高的竟是麻醉科医生,达到了26%。

据了解,发达国家的麻醉师通常每年仅管理500-1000例病例,而中国约为1500例。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过劳死最常发生在麻醉师身上。

此外,麻醉师在从术前到术后的整个围手术期都需要保持高度紧张的状态,面对一台又一台手术的“持续输出”,麻醉师无疑成了整个手术室最疲惫的人。

中国医生健康状况堪忧,

癌症已成为医生职业病

我国医生健康状况十分堪忧,这是不争的事实,据《中国医生健康指数调查报告》显示,近6成的医生健康水平不及格,处于亚健康状态,35岁以下的年轻医生,健康状况尤为悲惨。

医师常患有因过劳导致的各种疾病,如由长期饮食不规律导致的肠胃炎;长时间伏案或手术工作导致肩颈炎、腰肌劳损、腰间盘突出,或因精神压力导致的偏头痛等疾病。

图片

在被调查的医生中,39%的医生患有疾病,其中,33.2%的医生表示罹患一种疾病,5.9%的医生罹患一种以上的疾病……这些数据可谓触目惊心,反映出当下中国医生的身体健康正在遭受严重损害。

图片

犹其注意的是,医师队伍中高血压、高血糖、血脂异常、脂肪肝等发病率逐年狂奔,惨不忍睹。

如果你觉得医生猝死和亚健康状态已经不可接受了,那我要告诉你,最新数据显示,癌症已经成为了医生的职业病!

2014年,华西医院官方博客发文,称医院35岁以上的员工进行体检之后,发现有100多人具有甲状腺包块,其中确诊甲状腺癌的有40人。女性甲状腺结节检出率为52.55%,高于男性的44.34%。

图片

此外,合肥某医院医生告诉梅斯医学,他们科室的同事在例行体检中发现3个结肠癌和一个胰腺癌,其它科室也均有癌症发现。

另据台湾《联合报》报道,台大医院曾对300名院内45岁以上主治医师与一级主管进行体检,结果竟发现12名医师罹患肺癌,2名医师罹患乳腺癌,罹癌率高达4%。

针对以上情况,江苏省立医院某主任医师对我们预测说到,医生患癌极其常见,尽管医生群体五年生存率高达80%,但随着患癌比例逐年增长,癌症已经成为了我们的职业病!

医生早亡的原因是什么?

知道了原因,又该怎么解决?

医生猝死接连不断,那行,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们该找找原因了!

笔者悲观地发现,造成医生寿命短、健康状况堪忧的原因很多,主要归结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繁重的工作、较大的压力

这是中国医生最致命的杀手,中国患者多,人均医生占有量极低,大型医院总是人满为患,这就使得医生不得不像流水线上的医疗工人一样不停地忙碌着。之前我们曾发文,一个医生一天之内竟然看了160个患者的门诊量!

据2016年一项数万医生的健康调查发现,77.8%的受访者表示每天要工作8~12小时,16.4%的受访者表示每天要连续工作12个小时以上,高达67%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曾连续工作过36个小时,如此情况,医生猝死现象怎么可能避免得了?

此外,高压工作及环境也是主要原因。

一项发表在Circulation子刊上的研究表明,医生的健康状况与其所处的工作环境可谓是“息息相关”。

图片

 

这项研究以工作环境最为“恶劣”的介入科医生为研究对象,发现与其他科室医生相比,介入科更易发生皮肤损害、颈背部及膝盖等病痛以及白内障。而且,在导管室呆得越久,健康状况越差!

这项研究共纳入746位医务工作人员,包括心脏介入医生、心电专家、护士和技术人员,共有466位长期暴露于辐射,平均在导管室的工作年限为10年。

研究发现,与其它科室的同事相比,在导管室工作的医务人员皮肤损害的患病率会增加4倍多(8.6% vs 2.0%),颈背部及膝盖等病痛增加近6倍(30.2% vs 5.4%),白内障增加近5倍(4.7% vs 0.7%),如果在导管室工作16年以上,以上各种风险会明显递增。

图片

二、医生吸烟率很高

说起来你可能不太相信,医生的吸烟率竟然出奇得高!

2015年的数据调查发现,医生的吸烟率竟然高达46%,而美国医生只有9%,新西兰5%,澳洲3%。

医生吸烟率为什么那么高,答案竟然是社交需求。

58.95%的医生表示吸烟是出于社交需要,几乎所有医生都曾经有过被敬烟的经历,递烟、敬烟的社会习俗,即使是医生也不能免俗。

尽管他们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却还是不得不吸,唉!

图片

图源新闻周刊

三、饮食不规律、运动量太低

医生经常一忙就是一天,有时候上厕所的时间、吃饭的时间都没有,饮食非常不规律。

梅斯医学曾做出一项近万人的投票调查,结果显示,饮食不及格的医生占比高达78.2%,普遍存在饮水量不足、饮食不规律等问题。

另外,参与调查的医生每周平均运动时间不足3小时,焦虑情绪尤为突出,心理处于亚健康状态。

曾记得一位同事告诉我,他每天下班后都累得要死,上班各种压抑,回家后什么都不想干,就想躺着刷手机,或许这个原因占比也很大。

四、接触病人,感染风险大大提升

医院里什么病人都会有,有一些容易传染的病人,会在医院这个大环境里来回走动。虽然会经常性消毒,但是长期呆在医院里,感染病毒的几率也会提升。每次有大型传染病降临的时候,总会有医生牺牲在工作岗位上,例如新冠。

总之,医生的工作强度、工作压力、工作环境以及生活习惯导致了医生的健康水平非常低,甚至低于常人。可我们该怎么解决呢?

笔者一度曾想不出解决办法,可我还是想多说几句。

我们的社会和患者,对医生要求太高了,总想让他们成为无私奉献的伟大天使,总想让他们放弃一切自身利益,成为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

错了,他们不想成为被硬捧上天的天使,他们也不想变得伟大,他们只想做平平凡凡的人、活生生的人、具有喜怒哀乐的人、能够陪伴父母子女的人。

他们不想接受一切捆绑在自己身上的道德枷锁,可他们摆脱不了这把枷锁,这把枷锁要把他们累死、压死、气死、穷死,只因为他们是中国医生!

改一改,不论什么,都改一改吧,我不想再看到我的同行们因为种种原因而消逝在我的眼前!

参考文献:

1.https://mp.weixin.qq.com/s/rPOwdAkknInDRizwW6jEjA
2.https://mp.weixin.qq.com/s/8BNFwNeWzV44KQ3OPei7Ew
3.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院年青专家张颜波教授因过度劳累,英年早逝!正在参评十佳青年医师
撰文 | 阿拉斯加宝
编辑 | 阿拉斯加宝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