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穿透“互联网+”进医保的来龙去脉 谁是很大受益方 哪类企业可分享这波政策红利

Tags: 互联网   医保   来龙去脉      作者:申佳 更新:2019-09-10

靴子终于落地。8月30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

此前,风声早起,多地连续数月持续密集发放互联网医院牌照。2019年4月至6月,海南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共同意通过了17家互联网医院的执业登记。4月,广东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有22家互联网医院集体上线,其中,三甲医院19家,民营医院仅1家。

作为互联网应用领先省份之一的浙江,更早已走在前面。

家住绍兴市的糖尿病患者刘女士,通过医院公众号和微脉APP,向绍兴市中心医院提交了处方续方申请,生成续方订单,凭借生成的处方二维码,她在家附近的药房就买到了日常服用的降糖药。

“以前定期要去医院挂号补方,现在在家门口药店就可以刷医保卡配药,省了太多麻烦了!”第一次体验在线配药便利的刘女士由衷地感慨。而这一就医新体验的背后,正是互联网医疗企业协助绍兴市中心医院最新推出的互联网医院“自助续方”服务。

地方先行的格局下,国家医保局对“互联网+”的支付新政引发多方诸多探讨。然而,互联网医疗业界内部反而有诸多持观望态度甚至泼冷水的观点。

健康界梳理发展进程和底层逻辑,来谈谈“互联网+”进医保支付这件事。微信图片_20190910203102.png各地实践最终上升为国家政策

“互联网+”进入医保,部分省市已走在前面,如四川、浙江等。2018年,桐乡市正式将乌镇互联网医院纳入市基本医保定点医疗机构范围,桐乡市参保职工在乌镇互联网医院就诊可使用医保报销。

这是“互联网医院”在浙江第一次获得医保政策突破,这也成为了国务院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政策出台前的重要参考。

2018年4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政策,建立费用分担机制,健全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促进形成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支持互联网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

同年8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8年下半年重点工作任务》,将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作为下半年医改重点工作,再次强调健全互联网诊疗收费政策,进一步完善医保支付政策,逐步将符合条件的互联网诊疗服务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2018年10月12日,国家卫生健康委更是把“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情况发布会放在浙江邵逸夫医院举行。

这次情况发布会释放出的重要信息之一是,以浙江这一互联网应用最发达的省份之一的“互联网+”在医疗健康方面的应用和落地,勾勒了用“互联网+”手段破解医改难题,深化“放管服”改革,扩大社会参与,丰富医疗服务供给,推动优质医疗服务下沉,提高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的愿景。

在会上,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院长蔡秀军介绍落实“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情况;宁波市卫生计生委主任张南芬介绍宁波“云医院”平台开展互联网医疗服务标准、监管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情况,形成了覆盖全市各级医疗机构的分级诊疗和“网上医联体”;绍兴第二医院院长葛孟华介绍了如何在开展基层“互联网+医疗健康”便民惠民服务。

以上三者分别代表了三甲公立医院;政府主导,区域化布局,“互联网+医疗健康”提供统一的入口、统一的技术支撑和统一的运营保障的分级诊疗和医联体;以及基层县级医院如何运用“互联网+”手段来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在以乌镇互联网医院、宁波“云医院”为代表的创新实践推动下,互联网诊疗日渐成熟,服务定价、纳入医保从各地实践上升为国家政策。

今年5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19年重点工作任务》,将制定互联网诊疗收费和医保支付的政策文件,作为2019年深化医改的重点任务之一。

8月30日,国家医保局印发《关于完善“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和医保支付政策的指导意见》,明确了“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医保支付政策。

根据国家卫健委8月发布的《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情况的报告》,报告显示,全国目前已有158家互联网医院。

目前,互联网医院细分为三类:医疗机构自建型、医疗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建型、第三方互联网医疗企业独建型。健康界智库通过调研发现,50%的单位选择医疗机构自建,41.18%的单位选择医疗机构与互联网企业合建,仅有8.82%的单位选择第三方互联网企业独建型。通过数据可以看出,从业者更加看好以实体医疗机构作为发起方的互联网医院。

根据当前我国互联网发展形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健康界智库认为,未来建设互联网医院,会从以互联网企业为主要发起方的形式过渡到以医院为主要发起方的形式。

公立医院纷纷开始与第三方平台合作建设互联网医院,例如三甲互联网医院“浙一互联网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武汉市中心医院网络医院”以及银川智慧互联网医院等。

受益方是大型公立医院和患者

一年前,一位医疗健康领域的资深投资人接受健康界采访时表示,五年之后中国医疗最大的问题将会是支付。“既不能像美国全部是商保,出现医疗支付费用的不受控,自费的负担也不能太大,因为经济发展水平所限,国家(医保)必须要有相应承担。所以,三者要达到动态平衡,并且在支付里面扮演不同的角色。”

政府又何尝不在提前布局。当控费成为医改的主题,当医保总额增长有限,同时人口构成变化造成医疗费用逐年增高,降低医疗服务成本,总额控制成了控费的主要方式。

就本质而言,控费是在健康中国战略之下,多方合围以提升广大群众对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获得感。而“互联网+”则是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中医药局负责、国家医保局等围绕健康中国战略的分级诊疗和医联体的手段之一。

国家医保局作为支付主管机构,此番开闸互联网医疗支付,明确了政策框架。据国家医疗保障局官网消息,《指导意见》目的是通过合理确定并动态调整价格、医保支付政策,支持“互联网+”在实现优质医疗资源跨区域流动、促进医疗服务降本增效和公平可及、改善患者就医体验、重构医疗市场竞争关系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对此,互联网医疗企业总体反应平静。因为从“互联网+”进医保的浙江经验和落实路径来看,本来就是以公立医院为主的战场。

春雨医生相关负责人表示,对于平台服务商而言,能否享受到该政策红利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要看合作地区什么时候出台实施细则,第二要看合作的医疗机构是否医保定点机构,第三要看合作的形式是非营利性还是营利性。”

“最近经常看到一个怪逻辑,即‘支付’,貌似有了支付方,就一定有发展。可实际上,有了支付方,病人就一定会来这里看病吗?”一位社会办医界人士这样发问。

“大型公立医院上马互联网医院将成为医保支撑的赢家。”医疗战略咨询公司Latitude Health创始人赵衡认为,“互联网+”医保支付的受益方是公立医院,而最终受益方是患者。

医疗信息化企业或如虎添翼

互联网医疗的商业模式错综复杂,但互联网本质上只是一个工具。高特佳投资研究部业务合伙人张鹏告诉健康界,投资要变现,核心还是在于“医院、医生、患者、政府、药企、保险”这六大付费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梳理国务院办公厅“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重点工作任务”全文,可发现:除了互联网+医疗健康等领域外,政府监管部门的同期重点工作还包括医联体建设、远程医疗和处方外流等。

如果医联体配套措施逐步完善,医联体有望正向运转起来,基于医联体的信息化服务、运营服务也将有望加速发展。

以我国医联体建设的优秀典型深圳罗湖医院集团为例,其依托紧密型医联体架构,整合资源建设成区域信息化平台,研发“健康罗湖”APP,实现各医疗机构之间数据集成及系统互联互通,为辖区居民提供了安全、高效、快捷、全面、优质的可移动式医疗健康服务,及时向居民推送医疗数据和病历信息,实现医患实时线上互动等服务,努力让居民“少生病、少住院、少负担、看好病”。

目前执行“互联网+医疗服务”(下同互联网医院)的机构有两大类型,一类是公立医院主导的互联网医院,另一类则是第三方主导的互联网医院。

公立医疗机构开展的互联网医院,主要形式为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互联网复诊(已在线下进行首诊)、远程医疗会诊和诊断,以及基层公立医疗机构的“互联网+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

不过,在《指导意见》中,对于第三方主导的互联网医院是否纳入医保报销,目前未有明确表态。《指导意见》除表示可自行设立医疗服务价格项目,价格实行市场调节外,哪些形式的第三方互联网医院符合医保报销,目前仍有相应的疑问。

第三方开展互联网医疗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在线平台上提供的问诊服务,而另外一种则是依托自建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和与公立医院合作的互联网医疗机构进行。

若按照《指导意见》中定点医疗机构提供的“互联网+”医疗服务,与医保支付范围内的线下医疗服务内容相同,且执行相应公立医疗机构收费价格的,经相应备案程序后纳入医保支付范围并按规定支付,则意味着“依托自建线下实体医疗机构和与公立医院合作的互联网医疗机构”有望进入医保报销范围。

互联网医疗服务的加速推进,将刺激线上挂号、线上支付、处方外流等领域发展,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生态体系正向发展,比如网上预约挂号增加,远程复诊的人数增加,线上处方外流的数量增加。

现在,医疗信息化厂商大力推进处方共享平台发展。处方共享平台市场空间将达百亿规模,有望给医疗信息化厂商带来较高业绩边际增长空间。

根据《指导意见》,其首次将互联网医院有条件地被纳入医保支付体系中,而对于纳入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指导意见》则指出,远程手术指导、健康咨询、健康管理以及便民服务等10项服务不属于“互联网+医疗服务”价格项目。换言之,相关政策落地后,未来市民在开展“互联网+医疗”的公立医疗机构进行在线复诊等,费用将会有医保进行统筹报销。

受益更大的,或是医疗信息化企业。

以宁波“云医院”合作方东软熙康为例,东软熙康依托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构建了城市新医疗服务平台--熙康云医院平台,并通过连接,赋能医疗机构和医护人员,为居民提供主动、连续、全面、专业的健康管理、医疗、医药、护理等闭环服务。

宁波“云医院”连接了宁波市内众多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自有第三方健康管理中心甚至于各个家庭的“城市医疗云”,其能够在宁波市内推广,主要原因是巧妙地为宁波的基层医疗机构和大医院之间双向转诊开辟了得力的线上路径。

动脉网曾统计了各家互联网医院背后的信息化企业,认为该领域目前还是一片蓝海,并未出现拥有绝对优势的企业。大多数互联网医院背后的信息化厂商各不相同,既有老牌的HIS厂商,也有互联网医疗企业。

前瞻产业研究院日前发布的《2019年中国医疗信息化行业现状和市场前景》也显示,医疗信息化市场集中度较低,龙头企业市场份额不到20%。未来几年,我国医疗信息化规模将持续增长,到2024年,我国医疗信息化市场规模将突破1100亿元。

来源:健康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