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悲痛!大连医大三院沙琳医生猝然离世,年仅47岁!

Tags: 逝世      作者:大连发布 更新:2021-12-07

11月26日,36名新冠肺炎患者出院,来到大连康复中心——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在这里继续进行14天的隔离医学观察和康复治疗后,即将回归正常生活。

然而就在同一天,大连康复中心医疗保障组副组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沙琳却倒在了工作岗位上,他生命的刻度,永远定格在了47岁。

连续14天坚守在抗疫一线,日夜奋战,全力协调筹集医疗设备、防疫物资及药品耗材等医疗救治物资,沙琳终因过度劳累,导致心源性猝死。

他留下手机里每天近200条的通话和微信沟通记录,留下笔记本中密密麻麻的工作要点和思路,留下院区内忙碌奔走的足迹……

翻看沙琳的微信朋友圈,时空倒转,最后的一条是11月24日,他转发了一条大连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援助庄河的医护人员返程的视频,并配文:“闻道凯旋乘骑入,看君走马见芳菲。”

沙琳,男,汉族,1974年2月出生,1998年7月参加工作,2004年3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生前系大连康复中心医疗保障组副组长、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副院长(兼任医学影像学院副院长、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2021年11月26日,沙琳同志因过度劳累导致心源性猝死,因公殉职,年仅47岁。

图片

沙琳

疫情当前,作为党员我必须冲在前面

“我记得非常清楚,11月13日,那是个周六的中午,我们正吃饭的时候,他突然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说因为新冠疫情,有可能要启用附属三院承担部分任务,需要他立刻开始准备。沙琳扔下饭碗,拿起外套就跑出去了。随后的日子,他越来越忙。”沙琳妻子郭然回忆说。

11月15日,经国家专家组论证,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被紧急征用,作为大连康复中心收治新冠康复期人员,要以最快的速度启动。

“自此我就没怎么在家见到他这个人。对此我曾不大理解,问他这么工作不是要累坏的节奏吗?他说:‘疫情当前,作为党员我必须冲在前面。而且我是普兰店人,我想为家乡多做点有意义的工作。’”妻子郭然说。

11月17号,他回来很晚,疲惫中透着兴奋地告诉我,‘今天终于配齐了一个病区的医疗物资,可以收患者啦!’那天晚上他高兴得不得了,还掏出手机给我看,一天就在病房楼里走了两万一千步。

11月25日,是沙琳近20天回家最早的一天。郭然回忆,“他晚上7点多到家,可刚进门电话就响了,他鞋都没来得及换就拿起电话,站在家门口的地垫上讲了一个多小时,然后坐在沙发上闭了会儿眼睛,说‘我太累了’,我让他早点睡。他在沙发上眯了一会儿,又起来,说:‘不能睡,还有事儿没处理完,明早还要开紧急会议。’工作到晚上10点多,他说实在坚持不住了。当时女儿学习完到客厅,他摸着女儿的手说,‘爸爸这阵子实在太忙了,有日子没和你好好说话了。’两人挤在沙发上,说了一会儿悄悄话。随后也没洗漱,倒在床上就睡了。”这是沙琳这些天来,唯一一次与家人好好说了几句话。

11月26日7时,沙琳走出家门,谁承想,再也没回来……

图片

沙琳躺在地上,女儿正往他脸上抹面膜。“涂面膜、抹唇膏,他爸随她摆弄,女儿开心得不得了。”

历经10个多小时的抢救,奇迹没有出现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医学装备部部长康海荣与沙琳在工作中接触较多,“26号上午,我们开了一上午会,明确各项任务。中午的时候,我和沙院长还最后敲定了一下应急物资采购的事情。中午分开后,我去接收捐赠来的防疫物资,然后下午就一直没见到他人。我们几拨人打电话找他,都没联系上。”

下午5时,附属第三医院的司机许兴隆在停车场沙琳的车里找到了人。“我打开副驾驶车门,看到他侧躺在驾驶座上,怎么呼叫都没反应,手机掉在一旁的副驾驶座位上。” 也许是因为太累了,他只是想在车里稍微休息一会儿,却再也没有醒过来。随后10个多小时的抢救没有让奇迹出现,11月27日凌晨3时50分,沙琳还是走了。

沙琳对团队的工作人员说,病毒不会休息,疫情不会给我们喘息的机会,每一分钟都是我们需要争取的宝贵时间。他身先士卒,始终坚守在一线,经常通宵达旦连续作战。向其他医院借调、向政府申请、寻求社会捐助、紧急采购……

沙琳充分发挥自己的组织协调能力,带领团队,在短短3天时间内紧急筹集医疗设备及防疫物资200余种,并带领分管部门同志短时间内迅速建立起物资管理流程、制度。到11月26日,大连康复中心开放4个病区,接收了135名新冠出院康复人员。

图片

大连康复中心工作人员迎接第一位康复人员入院

别着党员徽章的白大褂,陪他走完最后一程

11月29日5时30分,沙琳遗体告别仪式在大连市殡仪馆举行。一件叠得整整齐齐、别着党员徽章的白大褂放在他的身旁,陪他走完最后一程。“我这几天收拾他的衣服,好几件衣服上都别着党员徽章。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十分自豪。”妻子郭然说。

图片

沙琳组织开展支部组织生活会

工作23年,入党17年,沙琳曾担任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门诊党总支书记、放射科党支部书记,同时还兼任大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副院长、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副主任等多个职务,一直躬耕在医疗、教学、科研和管理工作一线。

他为人诚恳、谦逊、和蔼,医德医风高尚,业务能力出众,对待患者至真至情,对待同事关心关爱,对每一项工作都倾情投入、默默奉献,奋斗至生命最后一刻。

图片

沙琳与同事探讨患者病情

但是翻阅沙琳的档案,却鲜有荣誉称号。谈及原因,与他搭档了5年多的原放射科党支部副书记杨俊武说,面对困难、问题的时候,沙琳都是冲锋在前,但是面对荣誉和奖励,他却是往后退。

评选优秀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每次大家推荐他,他都表示要把机会让给年轻党员。“他总推说‘下一次、下一次’,我们也以为还有很多机会,但没想到,已经永远没有下一次了。”沙琳就是这样一个人,低调务实,淡泊名利,以实际行动向我们展示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坚强党性和优良作风。

图片

2020年1月27日,沙琳所在放射科党支部党员签署抗疫请战书

自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开始,沙琳即作为救治专家成员参与发热患者的会诊排查工作。他主要负责影像诊断,专业水平高,一旦有病人信息上传,立刻就能给出专业规范的诊断意见,在筑牢疫情防控的第一关口发挥了积极作用。然而,11月27日,这一次的专家组会诊,沙琳却缺席了。

11月27日凌晨5时11分,从殡仪馆回来后,沙琳的女儿给父亲的微信留言。虽然明知道父亲再也看不到留言,自己再也收不到父亲的回复,她还是给父亲的手机发出了这段留言。

图片

女儿给沙琳的微信留言

这是孩子对父亲最后的爱的告白与承诺。父亲离世,17岁的女儿仿佛一夜长大,开始为母亲遮风挡雨。

图片

一路走好!

梅斯医学小编:

这不禁让人想到另外一位定格在47岁的专家:知名呼吸科专家浦其斌教授猝然离世,年仅47岁,作为专家组成员参与SARS、重症甲流、H7N9禽流感、新冠肺炎危重患者的救治

47岁,对于一位医学专家而言,正是黄金年龄!一位医学专家读完博士,正式进入临床主治病人时,大多已近30岁了。对疾病有深刻感知,有一定经验时,已多近40岁。40-55岁上医学专家的韶华时段。可惜多位专家,正值当年时猝然离世!

上周,上海一位乳腺外科专家,夜里12点时自拍抖音,说终于一天的手术结束了。同时,回望10多年前意气风发,感叹壮志未筹时,已接近退休年龄!

大部分中青年医学专家,都是超负荷地工作,我们不敢直接说大家放松一点,不要让自己过于劳累;事实上,面对一个一个的病人的痛苦时,我们的医生又不得不超负荷工作,因为,每位医生都有内心救死扶伤的初心!这种冠冕堂皇的劝休息,在很多医生面前,仅仅是一句空话!

但愿,我们能永远年轻,健康!只有这样,才能造福更多的病人!

 

来源:大连发布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