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致面部急性接触性皮炎一例

Tags: 复方利多卡因   乳膏   面部   急性接触性   皮炎      作者:叶媛 林秀 姜金豆 更新:2019-08-10

1 病例介绍

患者女性,28岁。2018年5月因面部毛孔粗大、皮肤干 燥就诊,于门诊行IPL光子嫩肤治疗后出现急性接触性皮 炎。治疗前查体:面部肤色偏黄,欠均匀,面中部毛孔粗大,口 周较干燥,局部可见少许皮屑。患者既往无特殊病史及药物 过敏史,近期无暴晒,无口服及外用药物。治疗前签署治疗 同意书,拍照存档。面部清洁后将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同 方药业集团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3466,批号:180402) 10 gCloo cm2均匀涂抹于全面部,并用保鲜膜覆盖。期间患者 无不适,60 min后拭去利多卡因乳膏,即刻予以生理盐水清 洁面部。随即患者诉面部皮肤紧绷,伴烧灼样疼痛不适,无明 显瘙痒、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面中下部大面积潮红,局部 呈片状水肿性红斑、渗出及褐色色素沉着,以口周为甚,可触 及皮温升高。临床诊断为急性接触性皮炎。拟予以肌内注射 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但患者强烈拒绝注射激素类药物。 遂予以口服地塞米松片2.25 mg,1次,d,连续口服3 d,并嘱 患者连续每日行胶原蛋白面膜(创福康)冷敷,做好保湿防 晒,密切观察病情进展。3 d后患者面部红肿消退,出现大面 积结痂,以口周为主。嘱患者避免搔抓,继续冷敷面膜,防晒 保湿。6 d后痂皮脱落,遗留大面积的色素沉着斑。随后予以 生理盐水100 llll+维生素C注射液1.0 g+谷胱甘肽1.2 g静 脉滴注,每周2次,连续4周,共8次。一个疗程后随访,面部 红斑及色素沉着斑完全消退,无面部刺痒等不适(图1)。



图1 28岁女性,急性接触性皮炎a.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涂抹1 h后b.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致接 触性皮炎后3 d c.静脉滴注药物后36 d

2讨论

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为复方制剂,是利多卡因和丙胺 卡因按1:l配制的低共熔混合物(EMLA)t?,是一种皮肤黏 膜表面麻醉剂,麻醉效果显著,常为整形美容外科治疗前麻 醉用药,操作简便安全[31。国外报道5%复方利多卡因引发过敏反应罕见【4】,国内报道的极少数出现的不良反应包括局部 红斑、水肿,一般2 h后可自行消退,不需要特殊医疗干预IuJ。 此外,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在临床试验及动物实验中验证 一次或多次应用对完好皮肤无刺激性反应,无皮肤及全身过 敏反应,安全且有效I“oI。 复方利多卡的辅料成分中有5%卡波姆及蓖麻油,其中 卡波姆又称为丙烯酸树脂,在乳膏中起增稠作用。D Sasseville 等(2008年)研究表明,丙烯酸单体是非常强烈的刺激物和过 敏原,而充分聚合而成的丙烯酸酯则相对惰性,过敏检测阳 性率约为0.1%,故而丙烯酸酯也用于生产骨科人工关节和 骨水泥等。药物中另一个重要的辅料成分为蓖麻油,主要起 乳膏润滑作用。笔者推测国产5%复方利多卡因乳膏的过敏 反应较大可能与其蓖麻油辅料成分有关。本例患者初次外用 复方利多卡因1.0 h后即出现大面积红肿及色素沉着斑,伴 明显烧灼刺痛感,诊断为急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根据《中国 临床皮肤病学》?l,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指皮肤或黏膜初次接 触刺激性物质后在接触部位出现炎症性反应。表现为红斑、 肿胀、丘疹、水疱继而发生糜烂渗出,自觉症状大多为胀痛 感,去除刺激物后症状可迅速缓解。此患者应用复方利多卡 因乳膏导致的急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一则考虑与患者外敷 时间较长有关,二则可能与患者个体异质性有关。利多卡因 乳膏作用在皮肤表面0.5—2.0 h,麻醉深度可达约5 mmI“l,而 东方人面部皮肤厚度为2~3 mm(冯永强,2007年),因此,我 们认为临床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药物1.0 h即可达到较好 的止痛效果,不宜超过1.0 h,特别是较大面积使用时;建议在使用复方利多卡因乳膏时,针对 可疑出现接触性皮炎或过敏情 况者,可先行局部皮肤斑贴试 验,密切观察皮肤变化,如出现 变态反应,则停用该药物并对症 治疗。此外,针对外用利多卡因 乳膏后出现类似严重变态反应, 首先应及时清理治疗区域残余 致敏物,即刻予以冷敷镇静,同 时予以激素类药物注射或涂抹, 后期遗留色素沉着时可静脉点滴维生素C注射液、谷胱甘肽 等还原性药物,在加快致敏药物代谢的同时,可以辅助治疗 炎症后遗留色素沉着斑。

参考文献略。

原始出处:

叶媛,林秀,姜金豆等,复方利多卡因乳膏致面部急性接触性皮炎一例[J],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2019,30(4):256-258

来源: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