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NEJM:不明来源栓塞性卒中,抗凝还是抗血小板?

Tags: 栓塞性卒中   抗凝   抗血小板      作者:杨中华 更新:2019-06-12


大部分卒中为缺血性梗死,其病因分为:大动脉颅外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心源性栓塞、小动脉闭塞和其他病因,以及少见病因。然而,20-30%的缺血性卒中为隐源性卒中,如果影像上提示为栓塞性(非腔隙)梗死并且经过一系列检查未找到栓子来源,此时这些隐源性卒中称为不明来源栓塞性卒中(embolic strokes of undetermined source,ESUS)。

在卒中二级预防指南中推荐隐源性卒中患者应该给予抗血小板治疗,包括阿司匹林、缓释双嘧达莫联合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研究显示口服抗凝剂,包括达比加群酯,能够降低高风险心源性因素比如房颤引起的卒中复发。

2019年5月来自德国的H.-C. Diener等在 NEJM 上公布了RE-SPECT ESUS 试验结果,目的在于比较达比加群和阿司匹林预防卒中复发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RE-SPECT ESUS是一项国际、双盲、平行组、随机试验。从2014年12月到2018年1月来自42个国家564家医院参与了该试验。

纳入标准包括年龄>=60岁,前3个月内发生过不明来源栓塞性卒中(ESUS),或前6个月内但是至少合并一项血管危险因素;年龄介于18-59岁,前3个月内发生过卒中,并且至少合并一项额外的血管危险因素。

ESUS 定义为:非腔隙性缺血性卒中(脑影像学检测),卒中供血动脉区域无颅外或颅内动脉粥样硬化>=50%狭窄(动脉影像学或颈部和经颅多普勒超声),>=20h 心律监测未发现时间持续超过6min 的房颤,经胸或经食道未检测到心脏内栓子,以及无其他卒中的特殊病因。

纳入的患者按照1:1的比例随机(双盲)给予达比加群和阿司匹林安慰剂或阿司匹林和达比加群安慰剂。达比加群的剂量为150mg 每天两次,年龄>=70岁估计肌酐清除率介于30-50 ml/min 者,达比加群剂量为110 mg 每天两次。在阿司匹林组,给予了nonenteric-coated 阿司匹林,剂量为100mg,每天一次。对于达比加群组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患者能够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在阿司匹林组,合并冠心病者给予阿司匹林加安慰剂。试验期限计划最小为6个月,最大为3.5年。

主要终点为卒中复发,主要安全性终点为严重出血。

该研究共纳入了5390例患者,其中达比加群组2695例,阿司匹林组2695例。在随访19个月期间,达比加群组和阿司匹林组卒中复发率分别为6.6%(每年4.1%)和7.7%(每年4.8%)(HR, 0.85; 95% CI, 0.69 to 1.03; P = 0.10)。达比加群组和阿司匹林组缺血性卒中发生率分别为4.0%/年和4.7%/年(HR, 0.84; 95% CI, 0.68 to 1.03)。严重出血分别为1.7%/年和1.4%/年(HR, 1.19; 95% CI, 0.85 to 1.66)。临床相关非严重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6%/年和0.9%/年。

最终作者认为对于近期 ESUS 的患者,在预防卒中复发方面达比加群并不优于阿司匹林。达比加群组大出血的发生率未明显高于阿司匹林组,但是达比加群组临床相关非严重出血更常见。

重要数据:

1.基线数据:达比加群和阿司匹林组年龄分别为,64.5和63.9岁;卒中到随机的时间,46和43天;平均 NIHSS 1和1分;既往卒中和 TIA,17.6%和18.6%;PFO,11.8%和13.4%。

2.预后数据:残疾性卒中0.6%和0.9%(HR 0.59;95% CI 0.36–0.96);VTE,0.5%和0.4%(HR 0.59;95% CI 0.26–1.34);严重或临床相关非严重出血,3.3%和2.3%(HR 1.44;95% CI 1.12–1.85)。

3.亚组数据:以下亚组有可能获益,但是需要进一步证实,包括年龄>=75岁,亚洲人,达比加群110mg,使用质子泵,卒中到随机的时间31天以上,既往卒中或 TIA,基线时心脏监测持续时间<=48h,CHA2DS2–VASc>=5,无 PFO。

4.>=20h ECG监测,外加院外延长时间 ECG 监测的患者比例为14%。随机后发现房颤(在延长监测期间房颤持续时间超过6min)的比例分别为0.9%和0.7%。

5.本试验和NAVIGATE ESUS试验设计上的差异:后者采用了低剂量利伐沙班,前者只有年龄>=75岁且肾功能受损者才给予低剂量达比加群(110mg bid)。后者随访11个月,前者为19个月。后者阿司匹林组出血的几率低于前者的阿司匹林组。后者阿司匹林剂型为enteric-coated form,前者为 plain form。

原始出处:

Hans-Christoph Diener, et al.Dabigatran for Prevention of Stroke after Embolic Stroke of Undetermined Source.
N Engl J Med. 2019 May 16;380(20):1906-1917. doi: 10.1056/NEJMoa1813959.

来源:脑血管病及重症文献导读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