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JCLA:白细胞端粒长度与阵发性房颤关系如何?

Tags: 阵发性房颤      作者:MedSci 更新:2019-01-18

端粒长度是生物衰老的替代标志物。目前,关于端粒长度是否能独立于生物老化预测心房颤(AF)的风险还存在争议。因此本研究团队进行了队列研究,调查端粒长度和阵发性房颤(PAF)之间的关系,然后对已发表的文献进行系统的回顾和meta分析,并纳入我们自己的数据。研究人员从外周血中提取DNA,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法测定白细胞端粒长度,归一化为单个拷贝基因,表示为端粒/单基因比值(t/s)。研究结果共纳入100例非房颤患者和50PAF患者(平均年龄分别为61.0 9.4岁和64.0 10.7)。无心房颤动的受试者的T/s往往比有心房颤动的受试者短(0.21 [0.06 0.36]vs 0.28 [0.11 0.71] P = .077)T/s与房颤风险增加1.60倍相关,但不显著(95% CI: 0.988 2.597, P = .056)meta分析证实AF患者与非AF患者端粒长度无差异,在多变量分析中t/sAF高危无相关性。

本项前瞻性资料显示AF患者与非AF患者的白细胞端粒长度相似,但在亚组分析中,PAF男性患者的白细胞端粒长度明显长于非AF患者。荟萃分析发现t/s不能预测房颤。这些发现支持自然老化,而不是生物老化的标志,可以预测房颤的风险。

原始出处:

Nixiao Zhang, Chong Fan, Mengqi Gong, Leucocyte telomere length and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 prospective cohort study and systematic review with metaanalysis

本文系梅斯医学(MedSci)原创编译整理,转载需授权!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