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该不该鼓励医生创业?

Tags: 医生创业      作者:章滨云 上海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长 更新:2016-04-07

如今许多医生均感慨:体制内实现自己的想法太难!有的医生为了推行自己的想法,离开公立医院创业,但成功者却寥寥。经济的压力、事务的繁琐压得人喘不过气来。医生创业到底该不该鼓励?

病人、收入、利润

医生必须知道“资本家”想从你这里得到什么!三个词:病人、收入和利润。如果医生下海后去的平台,6~12个月后仍不能以自己的医术、服务、声誉带来足够的病人,也无法发挥对方平台的联合作用,则被炒的可能性大增。

西医看庙堂,中医看菩萨

医生必须正确认识“庙与菩萨”谁重要!一句话:“西医看庙堂,中医看菩萨”,离开庙,大部分西医的医生就没有了香火,人家只认识医院,因为你是北京协和的某某、四川华西的某某、上海华山的某某,离开医院,大部分医生没有几个人认识,更不会有多少病人会追着你看病。如果你没有众多微博微信和移动互联的粉丝积累,基本上离开庙凶多吉少。如果是团队和学科群依赖度很高的科室,比如心外科、神外科,需要影像医学、超声医学、麻醉科、监护室、内科、病理科、专科护理团队等配合,则孤身一人下海要慎重。

两不要三要

医生下海要“两不要三要”:不要忘记了学医行医的初衷是医者仁心济世,不要口无遮拦天天说原来医院原来同事坏话;一要善于与“老板”沟通和管理好“老板”的期望值,获得可持续的资源支持和“老板”对你不断增强的信心;二要善于了解病人需求,医疗服务是“一朵花”,技术是花蕊,服务是花瓣,要做好病人的全过程疾病管理和健康管理,形成品管圈闭环;三要善于用好微信微博移动互联等各类新媒体,也善于与传统媒体很好合作,尤其在还没有下海时就要拥有一批铁杆粉丝。

医生创业该不该鼓励?

江苏省卫生法学会副会长胡晓翔表示,自己也是一位老医生,站在老医生的角度,还是奉劝同行要慎重。

“很多人会讲在国外医生是自由人,而在国内,医生是单位人,实际上情况也在发生变化。”胡晓翔表示,即使在国外,近几年来也出现了医生“回巢”的现象,即原本自由职业的医生,又重新应聘到大医院去,市场经济已经远不是以前的市场经济,没有必要过度“狂欢”。短时间大量的资本集中到健康产业来,医生个体的经济能力,能否“玩得过”雄厚的资本,也是值得大大打上问号的。此外国内医疗服务总量和构成基本稳定,患者喜欢到大医院就诊的取向又是顽固的,诊所并不是开在那就有顾客,医生能从市场上分得多少“蛋糕”,还很难讲。

另外,就像好厨子不一定是好的餐馆老板一样,精于业务的医生,也未必能成为一个好的诊所经营者。当医生在医院时,有很多事务是有人代劳的,医生不用自己交水电费,不用和各种行政部门打交道,能把精力都放到业务上。而创业的医生,个人暴露在整个社会之中,事事都要经手,压力之大可想而知。“有时候也要想下,你在医院比如一天能看30个病人,但自己开业之后因为患者少,或者被杂事影响只能看10个病人了,这是不是也是种资源浪费呢?况且还要问一句,在开始无法盈利的情况下,医生能否坚持住自己的底线?”

当然,也有一些走出体制内的创业医生,他们开办了新型诊所、推出医疗APP,还有一些甚至走入研发及临床服务,他们是成功创业的典范,他们正在帮助我们更加便捷地就医,及用新技术提升传统医疗效率。

或许,最好的安排就是公立医院和民营医院各司其职,分别提供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而医生则通过“多点执业”的方式在公立医院获得足够的学术积累和业界声望,在民营医院获得应有的人力资本回报。

来源:光明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