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史
女性,48岁,左乳肿物半年余,B超示左乳18mmx10mmx5mm占位。
大体
乳腺组织一块,3cmx2.5cmx1cm,切面见一1.5cmx1cmx0.3cm的灰白质硬区。
镜下所见
低倍镜下在正常乳腺组织内见多灶状小叶增生区。
乳腺小叶轮廓存在。
小叶增生活跃区,乳腺小叶结构存在,边缘光整,其内见较多乳腺腺体增生。
乳腺小叶内腺体增生,腺体大小不等、扭曲。
部分区域腺体相互挤压,腺腔完全闭塞,无法分辨是否有双侧结构存在(腺上皮+肌上皮)。
小叶内及小叶间增生的腺体周围为红染的胶原纤维,未见促纤维反应。
免疫组化
免疫组化肌上皮标记SMMHC显示增生小叶内的腺体均存在肌上皮。
病理诊断
乳腺硬化性腺病。
诊断要点
腺病是乳腺实质的腺体成分(TULU中小叶的小管成分)非肿瘤性的增多、增大、变形伴间质纤维化的过程;
硬化性腺病是腺病的一个亚型,病变特征为腺体和小管呈小叶中心性增生伴间质增生,导致腺体不同程度的挤压和扭曲;
35-40岁多见,可触及小的结节,少数可伴有疼痛或触痛;
低倍镜下见小叶结构大致保存或呈结节状,常为多结节性,小叶中央内腺体增生、挤压、扭曲明显,管腔可以完全闭塞,导致腺体在纤维间质中呈实性条索样、旋涡状排列,腺体周围存在肌上皮细胞,小叶周围导管常不同程度扩张,腺体的间质为红染的胶原纤维间质,部分可进入到周围脂肪或累及神经,但非浸润性改变。
免疫组化CK5/6、P63、SMMHC显示外层肌上皮,CK7、CAN5.2显示内层腺上皮,双层结构存在。
病理诊断体会
硬化性腺病是一种容易误诊为浸润性癌的良性病变,它可有脂肪和神经累及,有时HE下肌上皮不明显,出现这些浸润性癌的假象;
如何避免硬化性腺病的误诊?
1.乳腺小叶结构保持是它的特征,浸润性癌无小叶结构存在;
2.增生的腺体间质为硬化性的胶原纤维(年老的纤维组织--细胞核少,间质红染变性),而浸润性癌的间质为促纤维的间质(年轻的纤维组织--细胞核多,间质丰富,可黏液变);
3.双层细胞的存在,肌上皮的存在,支持为良性乳腺腺体。
另外,部分浸润性癌可累及硬化性腺病,看起来小叶结构存在,仔细寻找周围有无导管内癌或肌上皮消失的腺体来帮助诊断;小管癌和低级别浸润性导管癌的上皮形态温和,也需与硬化性腺病鉴别,癌有促纤维反应,且肌上皮消失,后者间质胶原化,肌上皮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