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Radiology:经CT或MRI静脉溶栓和不溶栓的血管内取栓预后评估

Tags: 静脉溶栓   血管内取栓      作者:shaosai 更新:2024-06-13

血管内取栓术(EVT)对大血管闭塞(LVO)合并大梗死核(LIC)引起的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患者的有效性(Alberta stroke Program早期CT评分[ASPECTS] 0-5)直到最近才确定,由于这些患者可修复组织比例较小且症状性脑出血(sICH)和死亡风险较高,历来被排除在大多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EVT随机对照试验(RCTs)之外。

在最近发表的试验中,没有证据表明额外的静脉溶栓(IVT)对aspect 3-5患者有明显的益处,这就提出了IVT是否对LIC患者有益的相关问题。此外,大多数参加桥接治疗(EVT前的IVT)的随机对照试验的患者在入院时都有良好的方面,大多数指南建议当神经影像学显示有广泛的缺血性改变时不要使用IVT。此外,先前的观察性研究表明,治疗与功能预后不良相关,并可能增加接受EVT治疗的LIC患者发生sICH的风险。目前尚不明确在EVT前使用IVT对卒中和LIC患者是否有益。


近日,发表在Radiology杂志的一项研究探讨了经CT或MRI确诊的LIC患者在EVT前进行IVT治疗是否有益(Alberta Stroke Program早期CT评分0-5分)。

回顾性研究纳入了2015年1月至2022年1月在法国缺血性卒中血管内治疗中心登记的连续成年患者,这些患者被诊断为因大血管闭塞(LVO)和接受EVT治疗的LIC而患有AIS。主要结局指标为90天的有利结局(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0-3)。次要结局包括90天的功能独立(mRS评分0-2),90天的残疾程度改善(mRS评分向更好的结果序移),24小时的早期神经系统改善,再灌注成功(脑梗死改良溶栓评分2b或更高)。安全性指标包括24小时内的症状性脑出血和90天内的死亡率。采用治疗加权逆概率(IPTW)调整分析来评估经基线变量调整的IVT治疗效果。

共有1408例患者(平均年龄68.3岁±15.4 [SD];789名男性),654名(46.4%)在EVT前接受过IVT治疗。在经IPTW校正的数据集中,IVT联合EVT与90天时较高的有利转转率相关(优势比[OR],1.24 [95% CI: 1.05, 1.46];P = 0.01), 90天功能独立性(OR, 1.47 [95% CI: 1.22, 1.77];P < 0.001), 90天残疾程度的改善(常见OR, 1.30 [95% CI: 1.13, 1.49];P < 0.001),早期神经系统改善(OR, 1.26 [95% CI: 1.07, 1.49];P = 0.005),再灌注成功(OR, 1.43 [95% CI: 1.14, 1.79];P = 0.002)。24小时内的脑出血率和90天内的死亡率在两组之间相似。


 在整个研究样本中根据IVT使用的未校正和IPTW校正分析的结果

本项研究表明,在CT或MRI发现的LVO合并LIC的AIS患者中,在EVT之前进行IVT治疗似乎比单独EVT更有临床益处。

原文出处:

Imad Derraz,Solène Moulin,Benjamin Gory,et al.Endovascular Thrombectomy Outcomes with and without Intravenous Thrombolysis for Large Ischemic Cores Identified with CT or MRI.DOI:10.1148/radiol.230440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