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11中国学者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付小兵、蔡志明、曹雪涛在列

Tags: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院士      作者:MedSci 更新:2020-04-04

据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AIMBE,The American Institute for Medical and Biological Engineering)官网消息,今年已选举产生了156位成员当选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Fellow,以表彰他们在医学与生物工程上取得的卓越成就。

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是国际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著名的非营利学术组织,汇聚了世界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的精英,其中包括3名诺贝尔奖得主,20位美国总统奖得主以及美国科学院、工程院、医学院院士294位。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Fellow由世界医学与生物工程领域最杰出(Top 2%)的学者组成,每年经过国际同行提名与严格评选产生(由现有Fellow推荐,经两轮筛选,最后经全体Fellow投票选举产生),是美国医学和生物工程技术领域的最高学术荣誉,现约有2000余位Fellow。

今年入选者任职于中国大学和科研机构的共有11人,他们的简历如下:

(注:排名不分前后,按姓氏拼音排序)

深圳大学 蔡志明教授

蔡志明(Zhi-Ming Cai), 医学博士,管理学博士,外科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深圳大学医学部访问教授,深圳大学卡尔森国际肿瘤中心副主任, 深圳大学泌尿生殖研究所所长,国家泌尿生殖肿瘤中心副主任,国家泌尿外科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地方联合肿瘤工程实验室主任,国家“973”计划首席科学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级领军人才,鹏城杰出人才,中国生物工程学会合成生物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泌尿肿瘤系统与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主任,美国NIH癌症研究所客座教授,广东省医学会副会长兼深圳市医学会会长。

蔡志明教授长期致力于膀胱癌基础和应用研究,从科学发现、技术发明到成果转化,做出了创新性和系统性贡献。他发现8个染色质重塑基因,阐述膀胱癌发生的新机制,被国际权威誉为揭示了肿瘤发生的“染色质重塑-肿瘤抑制理论(Remodeling Tumor Suppressor Theory) 。利用新发现的高频突变基因作为膀胱癌尿液诊断的生物标志物。利用新发现的有效靶点或新抗原,制备“工程化”细胞治疗中晚期癌症患者取得显著疗效。承担国际和国家级研究项目18项;发表SCI论文200余篇,包括在Nature、Nature Genetics、Nature Menthod 、Nature Biotechnology 、Cell等发表论文20余篇,总影响因子1257分,他引10797多次;培养研究生110多名。获国家、省、市科技成果奖18项,发明专利10项。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优秀院长、深圳市科技奖“市长奖”等荣誉。

南开大学 曹雪涛教授

曹雪涛,男,汉族,1964年7月19日生,山东省济南市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免疫学专家,主要从事天然免疫与炎症的基础研究、肿瘤免疫治疗应用研究。

1981-1990年,先后获得第二军医大学医学学士、博士学位;

1990-2000年,博士毕业后留校任教,先后担任讲师、教授、基础部免疫学教研室主任;

2000-2004年,任第二军医大学免疫学研究所所长、免疫学教研室主任;2004-2010年,任第二军医大学副校长;

2005年授专业技术少将军衔,同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1-2015年,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副校长;

2015-2017年,担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院长、北京协和医学院校长;

2017年12月,任南开大学校长 ;

2019年,任天津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院长,同年当选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

上海交通大学 樊春海教授

樊春海,1974年3月出生于江苏张家港,生物化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王宽诚讲席教授、博士生导师

1992-2000年,先后获得南京大学学士、博士学位;

2001-2003年在圣芭芭拉加州大学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4年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7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2012-2016年任科技部纳米973首席科学家。

2019年11月22日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主要研究方向为生物传感器、DNA纳米技术与DNA计算和生物光子学。

解放军总医院 付小兵教授

付小兵,1960.08.14出生,四川资阳人。1983年毕业于第三军医大学。马德里大学博士。现任解放军总医院生命科学院院长、教授、创伤外科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国家973“创伤和组织修复与再生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负责人,全军“十二五”战创伤重大项目首席科学家。长期从事创伤和创伤后的组织修复与再生医学研究并取得突出成绩。

1995年,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

200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

2012年被中共中央宣传部作为重大典型在全国宣传。荣立一等功。

东南大学 顾忠泽教授

顾忠泽,1968年6月出生于江苏常州。现任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和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

1989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系。1998年毕业于日本东京大学应用化学系,获博士学位。同年开始任日本神奈川科学院专任研究员。2003年1月被聘为“***”特聘教授。

主要研究内容有仿生纳米材料,光子晶体,二氧化钛等环境材料,生物传感器及生物材料,高分子材料。

南方科技大学 蒋兴宇教授

蒋兴宇,2005年-2018年任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现任南方科技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讲席教授、系主任。

1999年获得美国芝加哥大学化学学士,2004年于美国哈佛大学化学系取得博士学位;2010年获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2014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科技部“创新人才推进计划”、2019年获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首席科学家”、首届“科学探索奖”。

研究方向主要包括:微流控芯片和纳米生物医学。

西北工业大学 李学龙教授

李学龙,西北工业大学教授、博导,校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关注高维数据的智能获取、处理和管理之间的关系及在应用系统中发挥的作用。在工程和计算两个领域入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

国家纳米研究中心 梁兴杰研究员

梁兴杰 ,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研究员,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国家纳米科学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0年在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生物大分子国家重点实验室膜分子生物学室获得博士学位。毕业后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国家肿瘤研究所(NCI)从事博士后研究

2004-2006 年连续三年获得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优秀科研奖”, 2010获得国务院政府有突出贡献专家(自然科学类),2012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和中国药学会青年药物学家奖等奖项。

研究方向为纳米药物的设计合成、结构优化和功能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中的生物机制。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 卢天健教授

卢天健,祖籍福建,1964年10月生于四川。国家“973”项目首席科学家,国内超轻多孔领域领军人物。

曾任西安交通大学特聘教授,副校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及校学术委员会常务副主任,兼任西安交通大学崇实书院院长。现任国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多功能轻量化材料与结构研究中心创始主任。

1984年和1987年分获西安交通大学学士和硕士,1990年获香港大学机械工程博士,1995年获美国哈佛大学工程与应用科学博士。致力于力学、材料学、传热学、声学、生命科学等学科的综合交叉基础和应用研究。

浙江大学 欧阳宏伟教授

欧阳宏伟,1971年11月生。浙江大学医学院/浙江大学组织工程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任现任浙江大学医学院副院长,浙江大学爱丁堡大学联合学院(中方)院长;浙江大学组织与再生工程重点中心主任。

1989-1994湖南医科大学(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临床医学本科

1994-1999湖南医科大学第一附属湘雅医院骨科医生临床骨科学连读博士

1999-2002新加坡国立大学医学院组织工程学博士学位

专注于肌腱、软骨组织工程和再生治疗。在肌腱、软骨基础研究和组织工程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做了成系列的工作,形成了自己的研究体系和学术观点。

中科院生物物理所 张先恩研究员

张先恩,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研究所,研究员。1982年毕业于湖北大学生物系,1985年在中科院武汉病毒所获硕士学位,1995年在中科院微生物所获博士学位,2015年获加拿大Alberta大学荣誉科学博士学位。

曾获中科院首届青年科学家奖(1989)、中科院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994)、湖北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15)等荣誉。

主要研究方向:生物传感、纳米生物学和细胞分子影像,并用其阐述病毒学和肿瘤学科学问题。

来源:内容综合自美国医学与生物工程院官网、百度百科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