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詹启敏:愿你们不忘初心 仁心济世

Tags: 医学人文      作者:佚名 更新:2019-09-05

9月4日,北京大学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北京大学常务副校长、医学部主任詹启敏院士在台上发表讲话。

亲爱的各位新同学,尊敬的各位老师,各位家长:

大家上午好!

九月北京,秋高气爽、风轻云淡、丹桂飘香。

今天,我们相聚在百年北医校园,隆重举行北京大学医学部2019级新生开学典礼。在这个喜庆的日子里,我首先代表北京大学党委书记邱水平教授,代表北京大学校长郝平教授,代表北大医学全体师生欢迎新同学!欢迎你们!

从你们欣喜而坚定的眼神中可以看出,这个校园承载了你们青春梦想和人生目标。“杏林高手”“悬壶济世”“妙手回春”“攀登高峰”“创造未来”,这些也许是你们青春懵懂年纪里的美好愿望,但我可以告诉你们,来到百廿北大追逐医学梦想,是你们人生中最佳的一次选择。来到这里,选择北医,你们就选择了中国最优秀的学术殿堂,选择了培养优秀医学人才的摇篮、选择了世界上令人尊重的职业。当然,你们也同时选择了“不辞艰辛、执着追求”的人生,选择了“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责任担当,选择了“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在这里我还要感谢所有新生的父母和亲人,感谢你们和新生一起选择医学、选择北大医学!

在第35个教师节即将来临之际,我谨代表刘玉村书记和医学部领导班子成员向医学部全体教职员工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诚挚的问候,向受到表彰的老师们表示衷心的祝贺!我们每一位老师都在用自己切身的行动推动北大医学事业的发展,在过去的一年里,全体教职工勠力同心,学校各方面事业稳步提升、快速发展。目前,我们的基础医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药学、公共卫生和预防医学,护理学这六大医学主流学科均进入国家“双一流”建设方案;在专业学位评估中,我们临床医学和口腔医学双双评为A+;依托北医开展工作的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和医学学科“双一流”联盟支撑和引领着全国医学教育的发展;在国家各类科技项目、人才项目和基地项目申报实施中,北医的老师们表现出极高的创新能力;在你们身后的综合体育馆年底即将启用,学校西北角的科技大楼也即将封顶,北大医学已驶入高速发展的快车道。

同学们,今年是五四运动100周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100年前,北京大学是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涌现了一批革命的志士仁人,他们高举爱国主义伟大旗帜,同全国先进知识青年和广大人民群众携手,以磅礴之力坚定了民族复兴的志向和信心,推动了反帝反封建的爱国运动。今天,你们作为这个时代优秀青年的代表,光荣的选择了健康事业,扛起了这个伟大的时代赋予你们的责任和担当。相信你们也会像前辈们一样,汲取兼容并包和厚道的文化传统,坚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适应新时代、融入新时代、造就新时代,让青春在医者之路上发光发热!

同学们,在这个校园里,有着无数北大医学人燃烧青春的感人故事。经过百余年的建设和发展,医学部已由最初9位教职工和72名学生构成的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发展成为拥有12000多位教职员工和9400余名学生的医学殿堂。现在的北大医学已成为北京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中坚力量,也是我国医学领域人才培养的高地。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首先是对健康需求的日益增长。在健康中国战略实施的过程中,北大医学人必须勇敢地承担新的历史使命,深刻把握健康中国战略的核心和要义,坚定信念、勇于开拓,为亿万中国人做好健康的“守门人”,为国家医学事业发展做好“排头兵”。

北大医学秉承厚道的精神,培养了诸多杰出的临床医学家、医学科学家、医学教育家和医学人文学家。我们的校友,中国第一位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得者屠呦呦先生,用半个世纪的时间书写了“呦呦鹿鸣,食野之蒿”的故事,她带领团队研制的青蒿素让千万人免于疟疾伤害;“中国试管婴儿之母”张丽珠先生为数万中国家庭点燃了新生的希望;欲建“世界免痛天堂”的韩济生先生,已经在世界疼痛治疗领域占据领先地位,开创了治疗海洛因成瘾的新疗法。他们是北大医学人的杰出代表,是我们的榜样。在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老一辈北医人孜孜不倦、探索生命奥秘的科学精神,我们也看到了“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家国情怀,同学们,这就是北大医学的文化。

新时代的北大医学人不仅要静心求学、探究生命之奥秘,还要不忘初心,胸怀人民之所需,担负国民健康大任。“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进则救世,退则救民;不能为良相,亦当为良医”。今天的你们既已立下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的志向,希望你们胸怀祖国而放眼世界,开拓进取、脚踏实地努力解开人类健康之难题。

同学们,愿你们心存高远,脚踏实地。

唯有坚定信念,心存高远,而又脚踏实地,艰苦奋斗,方能突破医学前沿和瓶颈。北大医院郭应禄院士从小受从医的父亲影响,立志做一名好医生。高考前填报志愿时,他将五个志愿都填成了医学院。1951年,他如愿考入了父亲的母校北京大学医学院,郭老曾说:“作为一个中国人,首先要爱自己的祖国;而作为单位的一员,也要热爱集体;作为泌尿外科的专业医者,我们必须热爱我们的专业,否则,我们就没有信心、也没有力量去做好这项工作;最后,我们的服务对象是患者,我们必须爱护患者”。对于年近九旬的郭应禄院士而言,他的词典里没有疲倦和满足。他仍忙碌在研究新技术的一线,为推广适合基层医院开展的手术、造福更多的患者而不懈努力。他早已将小我融入社会、融入北大医学的发展,也融入了中国泌尿外科事业发展的大潮中。同学们,这就是北大医学的担当。“读书而不临证,不可以为医;临证而不读书,亦不可以为医”。当今医学之路更为艰辛,科技的发展让人类插上了自由的翅膀,人类生存环境的变化却让人类健康遇到新的难题。中华民族的健康事业已经是关乎国家和民族命运的重要基石,时不我待、只争朝夕,你们要珍惜时间,带着时代的紧迫感去学习和实践。我相信,只要你们能够主动探索和思考、锲而不舍地追求医学发展道路上的真理,破解人类健康难题的密码将会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同学们,愿你们不畏失败、百折不挠。

“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医学研究的道路上没有偶然“成功”,每一种新方法、每一项新技术、每一次新发现都是大胆假设、反复求证无数次循环的结果。今天,你们刚刚踏入北大医学这座神圣的殿堂,接到录取通知书时激动地心情还未褪去,脸上仍挂着初遇彩虹的好奇和欣喜,但我还是不得不提醒你们,医学也有他残酷的一面。也许有一天,在实验室和诊室中的你,会一次次遭遇失败、质疑和误解,痛苦的你也会一次次怀疑来时走过的路。这时候请告诉自己,“每一个磨难背后都埋藏着一个同等或者更大福气的种子”,那些伟大的人生也伴随着一帆风顺和怅然若失。屠呦呦先生从1969年开始进行抗疟研究,在收集2000余个药方的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才获得青蒿抗疟试验的成功。正视困难,享受磨难,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生活将报之以“福气”。青春就是用来奋斗的,每一个成功的背后都是成长的艰辛与苦涩。在北医这个家里遇到困难,你们要记得同师长和同窗好友一起,鼓起勇气、同心协力,你们终将披荆斩棘、过关斩将,迈上人生中一个又一个新台阶。

同学们,愿你们不忘初心,仁心济世。

“守正直而配仁义”,科技创新和医学人文是医学发展的两个翅膀。在与死神争夺时间没有硝烟的战场,在医学科技前沿的攻关阵地,在基层医疗的乡村山区,在雪域高原上、地震灾区中都有我们北大医学人的身影,在每一次国家需要的时候,我们都毫不犹豫挺身而出,以实际行动感恩国家的培养、回报人民的信任。我校基础医学院老师韩济生院士出生在浙江一位开业医生家里,父亲希望他长大后能够真正走进医学殿堂,有更大的本领普济众生,于是为他起名“济生”。韩济生院士在从事了12年基础研究之后,受到周恩来总理的委托,在“针刺麻醉”这样一个全新的领域努力和探索,经过四十多年的潜心研究,做出了创新性的成绩和贡献,向世界揭示了针刺镇痛的奥秘,处于国际领先水平。日常工作中,他一直保持着医者初心,每天凌晨5点起床后即开始工作,即使如今他已经91岁高龄,仍每天工作10小时以上。“看似寻常最崎岖,成如容易却艰辛”,医者成才之路艰辛且漫长,我们要铭记医学生誓言,守住医者仁心。

亲爱的同学们,蔡元培先生曾经在开学典礼上对学生提出三点要求“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新时代的你们也肩负着非凡的历史责任和使命,希望你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抓住机遇、勇往直前,坚守“勤奋、严谨、求实、创新”的学风,追逐为人类健康奋斗的梦想,完成国家赋予你们的责任!道阻且长,行则将至,成功必将属于你们!最后祝愿大家在北医学习期间心情愉快、身体健康、心有所想、学有所成!

谢谢大家!

来源:北大医学部公众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