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Blood:阿托珠单抗用于初治的aaIPI≥1的DLBCL患者的疗效不优于利妥昔单抗

Tags: 利妥昔单抗   DLBCL   Obinutuzumab   阿托珠单抗      作者:MedSci原创 更新:2020-12-16

        中心点:

        与利妥昔单抗相比,阿托珠单抗用于新诊断出的符合移植条件的DLBCL患者未提供任何明显的额外肿瘤控制;

        临时PET分期可实现精准监测,可考虑用于晚期DLBCL患者的常规治疗。


利妥昔单抗联合多种化疗是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标准治疗方案。Obinutuzumab(阿托珠单抗)是一种单克隆抗体,靶向前体B细胞和成熟B淋巴细胞表面的CD20抗原。结合CD20后,阿托珠单抗通过免疫效应细胞参与和直接激活细胞内死亡信号通路或激活补体级联反应,来介导B细胞溶解。免疫效应细胞的作用机制包括抗体依赖细胞毒性作用(ADCC)及抗体依赖细胞吞噬作用。GAINED试验旨在将阿托珠单抗与利妥昔单抗进行比较。

GAINED试验(NCT01659099)是一项开放标签的随机3期试验。符合移植条件(18-60岁)且未经治疗的年龄调整国际预后指数(aaIPI)≥1的DLBCL患者被随机分成两组(1:1),分别接受阿托珠单抗或利妥昔单抗治疗。根据aaIPI(1或2-3)和化疗方案(ACVBP或CHOP)对患者进行分层。根据中心评审的中期半定量PET评估的反应来确定巩固治疗。第2周期和第4周期(PET2-/PET4-)后的应答者接受预定的免疫化疗巩固。仅在第4周期(PET2+/4-)后的应答者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呤+移植。主要目标:阿托珠单抗组的两年无事件存活率(EFS)提高8%(HR=0.73;80%有效;α风险2.5%;单侧)。事件包括死亡、疾病进展、PET 2或4阳性、治疗计划修改。

自2012年9月20日起,共招募了670名患者(阿托珠单抗组 336位;利妥昔单抗组 334位)。AaIPI 2-3的患者有383例(57.2%),采用CHOP方案治疗的339例(50.6%),ACVBP方案治疗的有324例(48.4%)。

中位随访38.7个月。阿托珠单抗组和利妥昔单抗组的2年EFS相近(59.8% vs 56.6%;p=0.123;HR=0.88)全队列2年PFS为83.1%(95% CI 80~85.8)。PET2-/4-和PET2+/4-患者的2年PFS和OS相当(89.9% vs 83.9%和94.8% vs 92.8%)。PET4+患者的2年PFS和OS分别为62%和83.1%

3-5级感染在阿托珠单抗组更常见(21% vs 12%)。

总之,在未治疗过的aaIPI≥1的DLBCL患者中,阿托珠单抗的效果并不优于利妥昔单抗

原始出处:

Steven Le Gouill, et al. Obinutuzumab versus Rituximab in young patients with advanced DLBCL, a PET-guided and randomized phase 3 study by LYSA. Blood. November 19, 2020.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