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JAMA:改善医疗质量,效果出乎想象

Tags: 脑卒中   质量改进干预工具   质量反馈      作者:文韬 更新:2018-07-02

6月30日,北京天坛医院王拥军教授团队在JAMA报告,通过质量改进干预工具和质量反馈技术,脑卒中患者医疗质量综合指标虽然仅提升3.4%,1年新发血管事件下降2.7%,1年致残率下降2.0%。

研究入选了中国40家公立医院共4800例急性缺血性卒中住院患者,随访1年。其中20家医院2400例患者实施质量改进干预,20家医院2400例患者常规登记。主要终点是9项急性缺血性卒中质量指标的依从性。次要终点包括住院期间死亡率和长期结局。

这9项指标包括:症状发作<2小时患者在症状3小时内实施r-tPA溶栓、早期抗凝、筛查吞咽困难、预防深静脉血栓、出院时处方抗栓药物、房颤/房扑患者抗凝治疗、他汀治疗、降压治疗和降糖治疗。

作者表示,公立医院人满为患,资源有限。但公立医院收治了92%的患者。这些研究表明,尽管有困难,但在公立医院推行质量改进干预措施可行,还可以成功。此外,这些干预措施很简单,不需要昂贵的技术或复杂的医疗干预。

研究发现,干预组医务人员可坚持88.2%的质量指标,而对照组为84.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但除了下肢深静脉血栓的预防和出院时的糖尿病药物治疗,两组间各项质量指标的差异并未达到显着水平。

相对质量指标的较小改善,3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的新发血管事件则分别下降了1.4%、1.5%和2.7%。

同期述评指出,亚洲国家的中风发病率高,负担重,但现代中风治疗不但需要包括成像设备在内的新技术,还需要中风单元和康复单位,所有这些都可能过于昂贵。因此在这一领域,证据和实践之间的差距较大。

但述评作者认为,王拥军等报告,关键质量目标的仅增加了3.5%,从大约85%提高到88%,这不会导致临床结果的显着改善,很有可能是其他不可衡量的指标的作用。因为在许多方面,这个试验代表了最好的以证据为基础的质量提升而付出努力的结果,预后改善往往大于单个指标的预期改善。

中国目前面临的问题是如何让其他医院达到与干预医院一样的治疗水平。

该研究还发现,我国脑卒中医疗服务质量在过去的5年中有了显着提升,但是与美国‘跟着指南走’的医疗质量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在3小时内静脉溶栓、合并房颤患者的抗凝治疗方面差距更为显着。

原始出处:

1.Yilong Wang, et al.Effect of a Multifaceted Quality Improvement Intervention on Hospital Personnel Adherence to Performance Measures in Patients With Acute Ischemic Stroke in China.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JAMA.June 29, 2018.

2.Michael D. Hill,et al. Bridging the Evidence-to-Practice Gap in Stroke Care. JAMA.June 29, 2018.

来源:中国循环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