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三高”共存下,管理好血糖、血压和血脂,这2大治疗策略是关键

Tags: 血脂   血糖   血压   三高      作者:药明康德内容团队编辑 更新:2023-11-17

高血压、糖尿病(以高血糖为特征)和血脂异常[以血清胆固醇或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为主要表现]常统称为“三高”,是心血管疾病发病和死亡的3项主要危险因素。

目前,中国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的人数已经高达数亿,中国18岁及以上成人的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27.9%、12.4%和40.4%。而“三高”之间常相互依存,若控制不佳,将增加心血管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严重威胁人们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明确提出“三高”共管,即做好血压、血糖、血脂的规范化管理,具体计划是:到2030年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均提升≥70%,治疗率和控制率持续提高,35岁及以上居民年度血脂检测率≥35%。而相比单独管理“三高”中的各个因素,实行“三高”共管可给人们带来更加良好的健康获益。不过,目前中国及国际还没有专注于“三高”共管的指南或共识。近期,《“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发布,该指南结合中国临床实践,旨在积极推广“三高”共管的理念,提升临床医生的“三高”共管技能。

该共识强调:

1. 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都是可防可控的危险因素,对“三高”应同等重视和综合管理

2. “三高”共管的根本目标是降低发生心、脑、肾及血管并发症和死亡的总危险。应通过早期筛查和评估“三高”患病情况,结合分析其他危险因素、靶器官损害和临床合并疾病,对患者进行心血管总体风险的评估和分层,并个体化地选择管理目标

3. 构建“三高”共管上下级联动体系,实施符合中国国情的规范化的“三高”全程管理和分层管理。

“三高”共管临床指标的控制目标值

“三高”患者需综合管理,将血压、血糖和血脂等临床指标尽可能控制在目标值范围内。在临床实践中,应遵循个体化原则来实现这些指标的目标值,综合考虑患者的年龄、意愿、预期寿命、病程长短、有无并发症和治疗应答等因素。

1. 血压控制目标值

1) 一般高血压患者:<140/90 mmHg,能耐受可进一步降低至<130/80 mmHg。

2) 合并糖尿病、心力衰竭,或有蛋白尿的慢性肾脏病患者:<130/80 mmHg。

3) ≥80岁高龄老年人:<150/90 mmHg。

2. 血糖控制目标值

1) 空腹血糖:4.4 mmol/L ~7.0 mmol/L。

2) 非空腹血糖:<10.0 mmol/L。

3) 糖化血红蛋白(HbA1c):<7.0 mmol/L。

3. 血脂控制目标值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低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1 mmol/L,TG<1.7 mmol/L。

2) ASCVD中危/高危患者:LDL-C<2.6 mmol/L,非HDL-C<3.4 mmol/L,TG<1.7 mmol/L。

3) ASCVD极高危患者:LDL-C<1.8 mmol/L且较基线水平降低幅度>50%,非HDL-C<2.6 mmol/L,TG<1.7 mmol/L。

4) ASCVD超高危患者:LDL-C<1.4 mmol/L且较基线水平降低幅度>50%,非HDL-C<2.2 mmol/L,TG<1.7 mmol/L。

“三高”共管的干预策略

1. 生活方式干预

该种干预方式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三高”患者都是合理、有效的治疗,主要措施包括:

2. 药物治疗

1) 高血压的药物治疗

高血压的治疗药物有: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2受体拮抗剂(ARB)、钙通道阻滞剂(CC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和血管紧张素受体脑啡肽酶抑制剂(ARNI),这些药物均可作为一线降压药物。此外,临床上在应用这些药物的时候,应根据患者的血压水平和心血管风险水平选择初始单药或联合治疗。

2) 糖尿病的药物治疗

对确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在进行饮食管理和运动治疗的同时,应及时启动降糖药物治疗。

3)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临床上可选择的降脂药物大体可分为2大类,包括:

多项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因此,为了降脂达标,临床上应首选他汀类药物。一般推荐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可降低LDL-C水平25%~50%),并根据个体的降脂疗效和耐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LDL-C不能达标,建议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LDL-C仍不达标,应加用PCSK9抑制剂。

对血清TG水平增高(≥1.7 mmol/L)的患者,首先应用非药物干预措施。TG≥2.3 mmol/L者可考虑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用贝特类或高纯度ω-3脂肪酸。对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TG≥5.7 mmol/L),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应首先考虑使用主要降低TG的药物。

参考资料

[1]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J].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网络版), 2023, 06(1): 1-11.

[2] 于宁, 等. 中国中老年居民高血压、糖尿病和血脂异常共病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2023, 44(2): 196-204.

[3] ElSayed NA, et al., (2023). 9. Pharmacologic approaches to glycemic treatment: standards of care in diabetes-2023[J]. Diabetes Care, DOI: 10.2337/dc23-S009.

[4] Wang Y, et al., (2022). Effects of cuisine-based Chinese heart-healthy diet in lowering blood pressure among adults in China: multicenter, single‑blinded, randomized, parallel controlled feeding trial[J]. Circulation, DOI: 10.1161/CIRCULATIONAHA.122.059045.

[5] Wang L, et al., (2021). Prevalence and treatment of diabetes in China, 2013-2018[J]. JAMA, DOI: 10.1001/jama.2021.22208.

[6] Lloyd-Jones DM, et al., (2022). Life′s essential 8: updating and enhancing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s construct of cardiovascular health: a presidential advisory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J]. Circulation, DOI: 10.1161 /CIR.0000000000001078.

[7] 别霖臻, 等. 血脂异常和高血压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交互作用[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2, 14(9): 961-967.

来源:医学新视点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