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美国医疗总支出约3万亿美元 从这份报告看企业制胜法门

Tags: 美国医疗   医疗消费   人工智能      作者:李莹 更新:2018-03-27

美国高抵税计划和日益进步的新技术,正在将患者转变成精明的医疗消费者。基于他们对服务和体验的更高期望,各大公司也随之进行着种种变革。

在过去几年中,从IT企业到金融服务行业都开始向消费者为中心转变。他们专注于改善产品的用户体验,并制定出很多面向用户的政策,从而吸引更多潜在互联网用户来使用产品。

在医疗领域,这种变化的进展较为缓慢。医疗行业背负着更加严格的监管压力,因此企业没有意识到到自己正面临着生存威胁。

但随着《美国医疗法》(American Health Care Act)的颁布,更高的免赔额度和新技术的发展,让用户的体验感受逐渐成为了医疗企业重新定位自己的核心要素。

从远程可穿戴设备到远程医疗服务,企业逐渐开始将注意力集中在技术本身,研究如何通过技术改善患者的体验,使其更加易于使用,价格合理且能进行个性化定制。

本报告将重点分析医疗行业如何以患者为中心,一些新模式的障碍,该领域的主要参与者,以及患者与健康信息系统交互性的发展趋势。

促进健康医疗消费化的趋势

1、成本上升

医疗费用的逐年上涨已并不是什么秘密,美国去年的健康医疗支出高达3万亿美元,占全部GDP的17%以上。Milliman Medical Index的数据显示,美国一个四口之家的医疗费用每年平均增加1000美元,在2016年便已经达到近27000美元。

政府、保险公司和企业都希望通过让患者更合理地消费医疗保健服务去降低成本。为了鼓励这一点,他们推出了高抵扣额健康计划。这让患者在使用保险前,不得不花更多的钱。

这种情况下,患者就会对医疗服务的价格更加敏感,进而从价格、质量、便利性等多种因素中仔细评估各类服务的差异,最终做出更合理的选择。


(图1:1000美元以上的年度可免赔额)

2、移动设备普及

智能手机的普及也有助于医疗消费。移动设备可以让人们在医院外查看自己的健康状况,特别是可穿戴设备的普及。这类设备可以收集患者的数据并同步到移动设备上,通过跟踪和分析之后,用户即可随时查阅自己的健康状况。

此外,移动设备还为企业开发新的商业模式提供了机会。比如远程医疗,用户可以随时随地掏出手机和医生进行沟通交流。

3、科技巨头布局健康医疗领域

鉴于苹果、谷歌等大型科技公司和患者的直接联系,以及专业的研发能力。这些公司正在找机会进入消费型医疗健康市场。谷歌、苹果、通用电气等公司纷纷开始投资健康医疗初创公司,或开始重点布局医疗创新计划。


(图2:科技巨头公司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布局)

这些专注于用户体验的科技巨头及创业公司,逐渐开始将初级医疗作为进入医疗市场的入口,因为初级医疗是大多数消费者使用健康信息系统的门槛。同时,初级医疗服务也相当匮乏,尤其是在一些偏远的山区。

这些公司将此看作契机,他们希望通过技术将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带给未涉足的地区和用户。


(图3:初级医疗的功能分类)

初级医疗的分类

人们开始以新的方式使用健康信息系统,而不仅仅是到社区医院寻求社区医生的帮助,或是到医院的急门诊寻求治疗。

直接面向患者的新渠道和工具,可以根据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支付能力和日程安排提供更多的选择。

1、家庭诊断/监测

在人们得到医治之前,他们应该首先了解自己的身体哪里出了问题。通过监测和诊断工具,用户可以主动监测自己的健康状况,并在出现问题时与医生联系。

患者的数据可能来自于诊断测试、可穿戴设备等。用户提供更多的身体健康数据,医护人员就可以更好地评估患者的疾病风险和所需的个性化治疗。

并非所有的企业都一帆风顺。Fitbit和Scanadu在诊断和监控领域就遇到了诸多困难。

Fitbit由于缺乏创新,未能提供给患者一些更有意义的健康数据,导致其股价暴跌。而Scanadu则募集资金开发了一款诊断设备,但事与愿违的是,最终未能获得FDA的审批。


(图4:Scanadu公司新闻大事件)

如果临床数据或健康管理数据是这些公司的关注点,那么他们将不得不被FDA这样的组织所监管。但被监管的同时,也是一种更好的宣传方式。

一旦获得FDA的审批,医护人员就会更相信这些从患者端设备中产生的数据。同时,FDA的新规范也在不断的扩展和适应更多新的医疗设备和工具。

最近,美国通过了一项不太起眼但意义深远的法案,2017年场外助听器法案。该法案将使助听器制造商可以跳过医生,不需要处方直接销售给患者。

FDA正在为批准这些可产生临床数据的低风险可穿戴设备和工具创造一个快速通道,从而使他们的产品能够直接销售给患者。

在诊断方面,23andMe推出了消费级的基因测序产品。许多消费级基因测序初创公司都在进行融资,这些公司模糊了诊断和预测之间的界限,同时也建立了和患者的直接关系。


(图5:基因市场布局)

现在,我们有了新的遗传信息、可穿戴设备的临床数据,FDA批准的如Kinsa和Cue等,可通过监测温度、激素的变化来预测流感、肥胖等。所有这些工具都可以用来预测,允许患者和医疗服务提供者使用个性化数据来影响医疗决策。

这是迈向主动医疗、远离被动健康的第一步。

一旦患者的健康数据出现了异常情况,软件工具便可以及时提醒医护人员,他们医护人员便联系患者确定是否出现了身体异常。而通常,患者生病之后才会去看医生。


(图6:主动医疗与被动医疗)

2、零售诊所

一些零售诊所的业务也开始渐渐地从售卖健康产品扩展到提供医疗服务。服务包括STD检测、疫苗接种、微生物培养测试和其他预防性健康检查。

患者去诊所的时间比去一趟社区医院的时间要短得多,因为大多数人知道他们去诊所的原因或者他们需要进行的检测项目。零售诊所针对性地提供患者能够快速检测的医疗服务,从而使他们减少每次的检测时间。

(图7:患者在初级医疗医疗和零售诊所就诊时所花时间对比)

如今,零售诊所已经越来越多,如开在Walgreens、Kroger、Walmart超市等内的CVS “一分钟诊所”。这种商业模式也代表着这些传统零售商开始开拓新的商业模式,寻找新的商业增长点,医疗行业正是他们找到的一个新市场。

越来越多的公司将这些零售诊所视为新的销售渠道,他们正寻找方法来扩展患者能在当地药房所获得的护理类型。包括引入远程医疗的信息亭,更多的诊断工具,来检测患者的温度、体重和生物指标等服务。

但这是一个很难攻克的市场,因为这涉及昂贵的场地租用费和维护费,同时企业还要思考如何保证这些服务真的能吸引消费者。

已经有一些有着充足资金的诊所被迫关门,如healthspot。但也有一些较为成功的案例,如Pursuant Health和higi。


(图8:部分公司情况介绍)

2017年12月3日,美国连锁药店巨头CVS Health宣布以690亿美元收购美国第三大保险公司Aetna。这使得人们开始关注零售诊所在健康领域中的发展。

CVS曾表示其愿景是希望使用数字化工具来帮助患者通过移动App或药物依从性工具来改善健康状况。有了这笔收购资金,CVS-Aetna便能更好地在这一领域进行拓展。

这一收购,会迫使其他零售药店开始有所行动。他们中的一些人已经是个体化市场的活跃投资者,但这可能会促使他们做出更大更有野心的行动。

CVS公司本身就着眼于消费者市场来巩固其核心的药房业务,但同时也开始更多地关注远程医疗,健康分析和药品交付工具来帮助管理用户的健康水平。

(图9:药物零售商布局)

3、紧急护理诊所

紧急护理诊所或许是传统的社区医院和昂贵的急诊的折中方案。紧急护理诊所可以治疗紧急但没有生命危险的疾病,通常不需要昂贵的急诊费用。而且大部分情况下,比起直接到医院,紧急护理诊所能让患者更快地见到医生。

与此同时,紧急护理诊所比急诊要小的多,它的维护通常不需要昂贵的机械设备和人员投资,而且可以在患者没有保险的情况下拒绝接收(不像急诊)。

如今,基于患者日益增长的需求和诊所的便利性,紧急护理诊所的数量正在逐步增加。这也是政府所希望看到的,那就是让人们在真正需要急诊服务时,才去急诊寻求帮助。

随着越来越多的紧急护理诊所的出现,它们开始在价格、便利性和用户体验上展开竞争。


(图10:紧急护理诊所数量)

对于一些投资机构来说,紧急护理诊所一直是一个充满吸引力的投资标的。因为他们看到了精简业务、链接不同的诊所、标准化流程和工具提升效率所带来的机会。

最近,Warburg Pincus以6亿美元的估值收购了CityMD。

4、定向初级医疗/特约医疗

定向初级医疗和特约医疗为固定收费,按照月或者按照年收取,这能让患者拥有特定的医生或诊所。并且两者都是针对固定费用和小群体病人,而非普通的家庭医生。

特约医疗通常从患者以及医疗保险公司收取费用,从而使其符合医疗保险条例。而定向初级医疗则只需要一次性预付费用,并且可以完全避免保险相关的规定。

定向初级医疗和特约医疗都使用固定费用来确保诊所的用户范围,并为诊所创造一种循环的、可预测的收入形式。患者在就诊期间能够获得充足的时间和医生进行接触,特殊情况下除外。

固定费用通常是检查费用,但有些诊所会收取一个打包价而没有额外收费。


(图11:定向初级护理/特约医疗与家庭诊疗对比)

这些新型诊所正在从基层做起,依靠第三方服务提升用户的体验。像One Medical和Forward这类公司,都有自己的电子病历系统、移动App等。利用这些工具,医生能够更好地管理他们的病人。

另外,他们也通过企业来销售、推销诊所的订阅服务,作为员工福利。


(图12:One Medical和Forward公司)

定向初级护理和特约医疗都是基于小用户群体,因此他们能够提供一致的、高质量的、密切接触的诊疗服务。但这也导致他们难以扩大规模。有一些资金充足的企业出现了倒闭的情况,如Qliance,但也有一些医疗机构成立十余年生意仍然十分红火。


(图13:定向初级医疗公司信息概览)

5、远程医疗

在一些比较高的地方,远程医疗可以帮助医生扩大自己的救助范围。远程医疗能够帮助医生进行术后监测,以防止病人再入院。此外,还可帮助医生进行远程随访。

在美国,越来越多的地区制定了远程医疗的相关法律,确保远程医疗像首诊一样富有成效。

在2014年,远程医疗公司的融资出现了激增,但在2017年变得停滞不前。部分原因可能是由于商业模式的不确定性。一些资金雄厚的远程医疗公司也难以改变这个局面。

Teladoc便是这个领域的早期初创公司之一,在经历了最初几年的挣扎后,它的业务开始慢慢攀升。Teladoc正在吸引更多的人让他们获得远程医疗服务,但实际上使用它的人始终没有突破5%(尽管仍在持续增长)。

在第一波远程医疗热潮中,这些公司的盈利模式主要有三大类:

一是通过让企业来订阅远程医疗服务,并宣称能够降低员工的医疗费用;二是进行硬件收费,在用户使用远程医疗软件时,将平板等设备销售给用户;三是在每次远程医疗服务后进行单次收费。

但这种模式并不长久,因为他们的用户对象是一些健康用户,同时面向企业也是一个饱和的市场,销售周期很长。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医生的建议仍然很重要,所以服务成本对于他们而言并无所谓。


(图14:第一股远程医疗浪潮服务模式)

现在,新的一波远程医疗的热潮已经开始。

数字诊疗包括可穿戴设备、聊天工具、在线门户等一套工具,远程医疗作为数字诊疗的一部分,产品也越来越多。

与此同时,FDA也开始助力数字诊疗公司。2017年10月6日,FDA颁发了第一个基于处方的数字诊疗法规。远程医疗作为保险的一部分,Oscar和其他保险公司承担了向注册者提供远程医疗的财务风险。

但随着基于价值的护理模式的推广以及ACO(责任制医疗组织)开始变得更加流行,远程医疗成为了一种赌注,这使得医院承担了更多的风险。但承担风险的同时,远程医疗也帮助医院吸引了更多的医生加入,管理患者的慢性疾病等。


(图15:Oscar公司)

6、药物管理

当前,越来越多的公司开始尝试通过提供最后一公里的服务和特约诊疗的方式来简化消费者获取处方和医生重新开具处方的过程。

有一部分虚拟药店还提供药物咨询服务,提供特定的服务小组负责配药和处理保险以及处理包装来简化复杂药物等服务。

一些公司通过降低药物的成本,同时在配药过程中全透明,从而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使用它们的平台。

而一些公司通过采用不同的方式如智能的药丸盒和瓶子,利用智能手机和机器感知,制造可吸收的传感器来监测消费者的服药情况。

但仅仅靠智能设备来通知患者服用药物可能还不够,所以很多硬件公司将此项服务进行捆绑售卖。


(图16:部分药物管理设备)

药品福利管理机构则将药物依从性看做了一个好的机会。Express Scripts最近投资了一家药物依从性初创企业,名叫Mango Health。这是该公司自2012年以来获得的首次投资。

此外,该公司还和Propeller Health(一家专注于智能哮喘泵的公司)达成了合作。

7、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初创公司正在深入医疗保健中的各个部分,从预防保健到虚拟助理。这些初创公司希望能够塑造患者与医疗系统之间新的互动模式。

比如,他们利用家用机器人来帮助老年痴呆症患者进行药物治疗甚至提供长期陪伴服务。他们的聊天机器人通过会话接口,引导患者到正确的护理点。但这取决于病人提出问题的简易程度。

人工智能搭建了数据之间的桥梁,可穿戴设备则为医生提供了可操作的信息,他们之间的结合,可以帮助医生实现主动护理。

目前,谷歌和苹果都在这方面进行了深入的探索。谷歌研发了一种算法,这种算法与8位眼科专家在9000多图像的基础上筛查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得出了基本一致的结论。

Apple公司则希望能够在用户的口袋里打造一个健康平台,将设备、个人健康记录和应用程序结合起来。


(图17:人工智能在健康医疗领域的公司总览)

展望未来

在未来,初级医疗可能会是以下几种模式:

1. 可穿戴设备+诊断:医用级的可穿戴设备和精准的家庭诊断数据。

2. 工具和聊天机器人:聊天机器人和人工智能工具在患者发生异常时评估风险。

3. 远程医疗随访:需要检查的患者接受医生的远程医疗咨询。

4. 医疗服务分配:患者被安排到适当的护理或进行相应的检查。


(图18:未来基础医疗模式)

来源:动脉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