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盘点:电子烟同样危害身体健康

Tags:    作者:MedSci 更新:2018-03-27

在全球控烟的大背景下,电子烟(EC)作为替代品发展迅速,目前市场上已有几百个电子烟品牌。近些年,烟草企业大举进军电子烟产业,激进的市场策略促进销售激增,同时也留下了大量的监管空白。此外,电子烟的使用的流行度越来越高,并且可以作为传统抽烟的替代品,还有一个原因是人们认为电子烟是一种更为安全的选择。但是,事实或许并非如此,这里梅斯小编整理了近期关于电子香烟的重要研究进展与大家一同分享。

【1】电子香烟同样致癌

近日,来自纽约大学医学院环境医学教授Yang-shong Tang表示, 在他们的实验中,让小鼠暴露在含有尼古丁和液体溶剂的电子烟蒸汽中,随后还将小鼠分开暴露在尼古丁和溶剂中。结果发现,单靠溶剂并不会造成DNA损伤。此外,研究人员还将人工培养的人类肺和膀胱细胞暴露于尼古丁,并发现了同样的效果——造成DNA损伤和抑制DNA修复。而且,这种损伤既可以从DNA上看出,也可以从自身修复的能力上看出来,使细胞更容易发生突变并发展成癌症。进一步研究发现,将小鼠长期暴露于尼古丁的电子烟蒸汽中,尼古丁和NNK可以增强突变的易感性,并诱导人肺和膀胱上皮细胞的致瘤性转化。因此可认为ECS是致癌的,并且电子烟吸烟者比不吸烟者发展肺癌和膀胱癌和心脏病的风险更高。

【2】电子烟和非电子烟使用者尿液中膀胱癌致癌物质比较

近日,一项研究着手研究阐释了电子烟液体中复杂的物质组成。研究人员从13名电子烟使用者和10名非电子烟使用者中搜集了尿液样本。研究人员利用液相色谱-质谱分析(LC-MS)进行了物质组成分析,并且认为5种已知的存在于传统烟叶、燃烧产物或者溶剂中的膀胱癌致癌物在电子烟生产中存在使用情况。通过对电子烟使用者尿液的分析发现,2中致癌复合物,邻甲苯胺和萘胺的浓度分别高出2.3倍和1.3倍。这些受试者(9/13)中的大部分为长期的非抽烟者(大于12个月)。

【3】电子烟可释放大量致癌物


近日,来自波特兰州立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当电子烟高功率运行时,其气化物中会形成大量的致癌物:苯。研究人员检测了电子烟释放的苯含量,结果发现,苯的释放量取决于它的设备,当高功率运行的时候,烟液添加剂化学物质苯甲酸或苯甲醛进行释放,其浓度比污染的空气高出几千倍。不过,好的是,这些释放量较传统烟中的苯浓度低了 50-100 倍。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电子烟可以放心使用,而使说明电子烟同样会危害身体。

【4】长期电子烟暴露改变人支气管上皮细胞蛋白质组


电子香烟气化丙二醇/甘油(PG / VG)、尼古丁和香料。然而,气化的电子烟液体对肺部健康的长期影响仍是未知的。近日,一项新的研究评估了长期吸入电子烟对肺上皮的影响。结果显示,电子烟使用者呼吸道出现松散、红斑。吸烟者和电子烟使用者呼吸道中有300个蛋白表达存在差异,只有78个蛋白在两组中均有差异表达,113个蛋白只在电子烟使用者中改变。在培养人类呼吸道上皮和小鼠体内鼻黏膜上皮细胞中雾化的PG/VG单独引起MUC5AC蛋白显著增加。研究人员还发现,电子烟液体可以迅速进入细胞,PG/VG可以降低膜流动性,使蛋白质扩散受损。表明长期接触电子烟对肺脏有显著的生物效应,这些效应可能部分由PG/VG所介导。这些变化可能不是无害的,可能对慢性肺病的发生发展有临床意义。

【5】电子烟液对人体口腔成纤维细胞超微结构、胶原蛋白生成和溶酶体室的影响

此前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人类牙龈成纤维细胞(HGFs)中证实了电子烟会导致活性氧产生和Bax表达的增加,进而发生凋亡。本文进一步研究了电子烟液(含/不含尼古丁)对同一实验模型的影响。结果发现,含尼古丁的电子烟液处理的HGFs中LDH水平升高,细胞质中存在大量液泡,I型胶原蛋白产生减少,II 型LC3表达增加,证实具有细胞毒性作用。无尼古丁电子烟液处理成纤维细胞的细胞质中自噬囊泡和I型前胶原分子更多。在相同的样品中,检测到溶酶体室的时间依赖性活化,LC3表达没有变化。表明电子烟液(含/不含尼古丁)引起口腔成纤维细胞中分子和形态反应,引发了人们对其在口腔疾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的担忧。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