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真假梅毒之惑,险些铸成大错!

Tags: 梅毒      作者:检验医学网 更新:2020-08-14

案例经过

7月9日上班后,大家和往常一样各自忙碌着自己的工作。今天是我们免疫组的蒋老师负责TRUST和TPPA试验,在做到皮肤科一个患者的TRUST试验结果时,蒋老师叫我们大家看一下结果怎么报比较合适(平时在报TRUST试验结果时,都是要至少两人对结果统一意见后再进行报告),大家都觉得这个结果是弱阳性。蒋老师没有立即报告,能看出她眼里的疑惑,她随即查询了该患者的历史结果,没有找到。又查询了一下该患者是否进行了梅毒特异性抗体(化学发光)的检测,结果显示为209.1。这个数值再一次证实了她的疑惑,因为该患者的TPPA的结果也是阳性。

蒋老师接着给该患者进行了稀释倍数1:2的TRUST试验,结果出来后大家都好奇的凑过去看,结果确实有些蹊跷——原倍TRUST试验结果是弱阳性,稀释倍数1:2的结果是阳性。见图1。

图1

“这是怎么回事儿呢?”“好奇怪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着。我提出:“会不会是前带现象呢?”(我记得之前在文献中看到过类似的报道)蒋老师便继续往下做,大家也很期待到底会是怎样的一个结果呢?8分钟过后,下图呈现的结果果然让人大吃一惊!患者的最终结果不是之前判断的弱阳性,居然是1:64阳性(TRUST滴度)!见图2。

图2

当看到最终的试验结果时,真的让人有些心有余悸!如果对于这个结果当时没有进行进一步的思考,没有进行其他试验结果的查询并加以分析,这个结果很可能就当“弱阳性”报告了。倘若患者拿到一个和其真实情况完全不符的结果,很可能导致医生对他的诊断和治疗会完全不一样,最终耽误了病人的诊治,延误了病情!

什么是前带现象呢?

钩状效应(HOOK效应):是指由于抗原抗体比例不合适而导致假阴性的现象,其中抗体过量叫做前带效应;抗原过量叫做后带效应。

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生成结合物的量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无论在一定量的抗体中加入不同量的抗原或在一定量的抗原中加入不同量的抗体,均可发现只有在两者分子比例合适时才出现最强的抗原-抗体反应。见图3。

图3

实验室防止钩状效应导致假阴性的改进措施:

如果能第一时间了解到患者的临床症状,也可以提示我们在试验时特别注意可能出现钩状效应,但是实际情况是和临床的沟通往往不能做到那么的及时,因此我们吸取此次经验,针对TRUST试验,我们进行了如下的改进流程:

1.和临床进行宣讲,建议在怀疑患者可能感染梅毒的时候,应该同时进行梅毒特异性抗体(化学发光)、梅毒非特异性抗体(TRUST试验)以及TPPA试验的检查。几种检测方法的联合检测,可以很好的帮助临床及时、准确的对患者做出诊断和治疗。

2.实验室改进了检测流程:TRUST试验结果一定要综合TPPA和梅毒特异性抗体(化学发光)的结果综合来进行分析、判断和最终的结果报告。在怀疑可能会出现前带现象的,我们要进行血清的稀释后再进行TURST试验。这样做可以很好的防范因钩状效应带来的假阴性,更好的为临床出具切实准确的报告。

小结

1.单独使用一种方法检测梅毒螺旋体抗体很容易发生误诊和漏诊。梅毒螺旋体抗体检测结果的准确性与患者的利益密切相关,因此多种梅毒检测方法的联合检测非常有必要。

2.作为检验人,平时要注重专业知识的积累和补充,在日常工作中我们对待每一分标本,每一个试验都要坚持认真严谨的态度,勤于思考,不放过任何一个有疑问的标本和结果,要深挖到底,真正做好临床的“眼睛“!

来源:检验医学网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