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医生论文造假将被视为严重失信!

Tags: 医生   论文   造假      作者:温宁 更新:2016-04-13

4月11日,国家卫计委发布科技部、教育部等联合印发的关于《国家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严重失信行为记录暂行规定》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明确规定“今后因伪造、篡改、抄袭等严重科研不端行为被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出版刊物撤稿,或被国内外政府奖励评审主办方取消评审和获奖资格并正式通报的,将纳入严重失信行为记录”。

《通知》也规定了相关的处罚原则,“对于列入严重失信行为记录的责任主体,按照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阶段性或永久取消其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或参与项目实施与管理的资格”。同时,在后续科技计划和项目管理工作中,也会利用严重失信行为记录信息,对相关责任主体采取相应的限制措施。

频发的论文造假事件

去年一年,中国医学论文在国际范围内发生了三次“严重丢人”的事件。

去年3月,英国BioMed Central宣布撤销已经发表的43篇论文,其中有41篇来自中国大陆,作者单位涉及30余家国内知名三甲医院,撤稿理由是发现有第三方机构有组织地为这些论文提供虚假的同行评审。

8月,国际最大学术期刊出版集团德国Springer,同样因伪同行评审造假撤销旗下杂志共63篇论文,涉事论文全部来自中国,而且全是医学相关论文。

10月,又是因论文同行评审造假,Elsevier撤销了旗下5本杂志中的9篇论文来自中国高校或研究机构的论文。

更为震惊的是,此后还曝出了前中国工程院院士范上达参与的论文涉嫌造假并被撤稿的消息,涉事文章高达14篇。

是谁在逼医生写论文

论文一直是让广大临床医生的心头痛。虽然国内医院的职称评定系统各不相同,但在我国畸形的医生评价体系中,论文、科研已成为职称评定必不可少的一环,SCI论文甚至是多数医院晋升高级职称的必要条件。

而职称又与薪酬挂钩,无论一名医生的医术有多高,没有论文就没有职称,没有职称就无法获得合理的报酬,甚至无法获得公正的社会评价。

事实上,中国医生每天门诊量、手术量之大在世界范围内都堪称“之最”,很难有时间专心科研,迫于无奈,只能数据造假、编造结论、雇佣“枪手”、买卖论文。一项针对近2000名三甲医院医生的调查显示,近8成医生发表论文只是为了评职称,超过1/3的医生认为发表论文对提高医术不重要。

与此结论相符的是,据试点以临床水平评价医生的深圳发布的调研报告,100%的中级职称医生与其临床水平不相符,即使是副高及正高,也有将近50%徒有虚名,也就是李克强总理所说的“只会写论文不会做手术的花架子”。

可以说,如果糟糕的医生评价体系不变,科研论文造假之风就难以遏制,即使重罚,也难以抵挡大家“求进步”的造假脚步,很可能有更多医务工作者成为这种评价体系的牺牲品。

让人感到些许安慰的是,改变陈旧医疗人才评价标准的改革近两年已经陆续启动。

地方各省在职称晋升方面陆续开始松动,比如浙江就取消了基层医生职称评审论文的限制性要求,湖北将卫生系列专技人员分为“临床为主”和“临床科研并重”两种类型,设置不同评审标准。总体趋势都是,临床医生的资格评审更注重临床能力,淡化论文数量……

日前,中共中央印发了《关于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也明确提出,注重凭能力、实绩和贡献评价人才,克服唯学历、唯职称、唯论文等倾向,不将论文等作为评价应用型人才的限制性条件。

遏制学术造假的不正之风,绝不仅仅是一纸文件可以解决的,改变扭曲的评价体系,建立更加合理的人才机制仍然任重而道远。

来源:“医学界”微信号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