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颅骨、头皮、脑膜概述丨相关要点

Tags: 颅骨和脑膜病变   帽状腱膜下血肿      作者:熊猫放射 更新:2023-01-20

奈特人体解剖彩色图谱丨颅骨

解剖丨脑膜及其血供、硬脑膜静脉窦、MRV(双语)

(左)冠状位图显示颅骨顶端,上矢状窦(superior sagittal sinus,SSS) 和一个静脉湖(弯箭)。上矢状窦由2层硬脑膜构成,外层(骨膜层)(直箭)和内层(脑膜层)。蛛网膜颗粒(空箭)起自蛛网膜并凸入上矢状窦。蛛网膜(黑箭)紧贴硬脑膜内层。

(右)轴位骨CT显示多发、边缘清晰、透明的枕骨病灶(箭),与横窦相邻,这是蛛网膜颗粒的特征性表现。

(左)冠状位图显示蛛网膜颗粒由蛛网膜下腔凸入上矢状窦。脑脊液(直箭)进入蛛网膜颗粒,并由蛛网膜帽细胞(空箭)与静脉窦内皮(弯箭)相隔。蛛网膜颗粒将脑脊液引流入静脉循环。

(右) 轴位T2WI FS显示多发脑脊液信号强度的病灶,其为枕骨蛛网膜颗粒(箭),这是典型部位。

(上) 该图显示颅骨侧面部分。翼点是一个重要的外科标志,其为颅骨侧面的一个小区域,额骨、顶骨、蝶骨、骨鳞部在此交汇。

(下) 该图显示主要的硬脑膜窦,与大脑镰和小脑幕有关。大脑镰向前插人鸡冠,向后沿中线渐升高,向后延伸至直窦。小脑幕在其顶点与大脑镰相交,向下弯曲并包含横窦。小脑幕前部插人岩骨尖,并向前延伸至鞍突前部。

(左) 冠状位图显示脑膜和蛛网膜下腔(白直箭)。软脑膜是一层纤细的薄膜,其覆盖大脑(黑箭)及蛛网膜下腔内的血管和小梁结构。软脑膜同时也包绕皮层穿动脉,形成血管周围间隙(空箭)。蛛网膜(弯箭)形成蛛网膜下腔的外缘,其与硬脑膜的连接并不紧密。

(右) 轴位T2WI显示多个正常的位于皮层下及深部白质的血管周围腔隙(箭)。

(左)矢状位图像描绘柔脑膜(柔脑膜由蛛网膜、软脑膜构成,大多数病变同时影响蛛网膜和软脑膜,两者在影像学上难以区分),它们包绕脑脊液池,图中为蓝色。蛛网膜(紫色)与硬脑膜伴行覆盖颅盖内侧面,但并不进入脑沟。软脑膜(橙色)是柔脑膜的最内层,其贴于大脑表面,并深入大脑沟回。蛛网膜下腔位于软脑膜与蛛网膜之间。

(右) 冠状位T1WI C+显示与感染性脑膜炎相关的柔脑膜广泛性异常强化。

(左) 冠状位T1WI C+显示脑脊液漏患者低颅压导致的弥漫性硬脑膜强化。弥漫性硬脑膜强化通常与既往操作、感染或炎症性疾病有关。静脉充血为低颅压的病因。

(右) 轴位骨CT显示弥漫性颅盖增厚,板障骨髓增宽,呈现“怒发冲冠”征。这种典型影像表现最常见的病因为重型地中海贫血。

以下所列鉴别诊断有助于区分最常见的头皮、颅骨和脑膜病变。

头皮肿块

颅骨增厚

颅骨变薄

“怒发冲冠”征

颅骨溶骨性病变

颅骨硬化性病变

弥漫性硬脑膜强化

柔脑膜强化

来源:熊猫放射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