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盘点:1型糖尿病全新原始研究进展汇总

Tags:    作者:MedSci 更新:2018-10-21

【1】1型糖尿病和肥胖患者强化的多学科体重管理疗效分析

最近的研究报道大约50%的1型糖尿病(T1D)患者存在超重或肥胖。近日,一项回顾性分析研究探究了强化的多学科体重管理(IMWM)对T1D和肥胖患者的疗效。研究人员评估了68例T1D和肥胖患者,这些患者参加了为期12周的IMWM计划。研究人员将以1:1比例匹配接受标准治疗的类似队列。研究人员收集了受试者基线和12个月的数据。IMWM队列的参与者体重变化为较初始体重降低了6.6±1.8kg或6.4±1.6%,而SC队列没有变化。IMWM队列的HbA1c变化较基线降低了0.4±0.1%,而SC队列没有变化。在干预12个月时,组间的血糖控制没有差异。IMWM队列每日总胰岛素剂量较基线降低了5.9±1.8个单位/天,而SC组没有变化。由此可见,与标准治疗相比,参加IMWM计划的T1D和肥胖患者在一年时体重明显减轻,并且每日胰岛素剂量显著减少。与基线相比,体重减轻与血糖控制的改善相关。

【2】腹腔自身免疫与1型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和肾脏风险降低有关

近期,匹兹堡糖尿病并发症流行病学(EDC)研究对儿童1型糖尿病进行前瞻性随访,618名参与者通过临床试验筛选了组织转谷氨酰胺酶抗体(tTG)抗体。在25年的糖尿病病程中,研究人员确定了肾病的结局。总体而言,具有强阳性tTG水平(≥正常上限的3倍)或报告了CD临床病史的33名(5.3%)受试者具有较低的基线血压和脂质数值。在糖尿病病程25年间,强阳性患者的大量白蛋白尿累积发生率低于血清学阴性患者,在调整年龄、HbA1C、血脂指标和血压后仍然显著。在微量白蛋白尿或ESRD方面,这些受试者和tTG阴性组之间没有显著差异。由此可见,这些研究结果表明患有儿童期1型糖尿病的个体强阳性的腹腔自身免疫状态与较低的基线血压和胆固醇指标相关,并且在1型糖尿病持续25年后大量白蛋白尿风险较低,而微量白蛋白尿或ESRD的风险没有增加。

【3】1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与痴呆风险


1型糖尿病患者的预期寿命增加; 然而,尚不清楚什么水平的血糖控制是维持晚年大脑健康的理想选择。近日,研究人员探究了老年1型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与痴呆之间的关系。从1996年到2015年,研究人员随访了3433名患有1型糖尿病、年龄≥50岁的医疗保健系统成员。平均随访6.3年,155名患者(4.5%)被诊断患有痴呆症。超过50%HbA1c测量值为8-8.9%和>9%的患者痴呆风险分别增加65%和79%。相比于<50%的测量暴露个体。相比之下,超过50%HbA1c测量值为6-6.9%和7-7.9%的患者痴呆风险降低45%。由此可见,在老年1型糖尿病患者中,大多数HbA1c为8-8.9%和≥9%的患者痴呆风险增加,而大多数HbA1c为6-6.9%和7-7.9%的患者风险降低。

【4】1型糖尿病、MODY2和健康对照受试者肠道微生物群的组成和功能有所不同

近日,一项队列研究中,研究人员比较了1型糖尿病、MODY2和健康对照受试者的肠道微生物群。研究人员对15名1型糖尿病儿童、15名MODY2儿童和13名健康儿童进行了研究,并收集了代谢控制和改变肠道微生物群的潜在因素;通过16S rRNA焦磷酸测序确定了微生物组成。结果显示,与健康对照组相比,1型糖尿病与微生物群多样性显著降低相关,拟杆菌、瘤球菌、韦荣球菌、摇摆杆菌和链球菌属的相对丰度显著增加,双歧杆菌、罗氏菌、普拉梭菌和毛螺菌属相对丰度较低。MODY2患者普氏菌丰度显著增加,而瘤球菌和多形杆状菌属丰度降低。1型糖尿病患者的促炎细胞因子和脂多糖增加,1型糖尿病和MODY2患者的肠道通透性(由连蛋白水平决定)也显著增加。PICRUSt分析发现1型糖尿病中脂质和氨基酸代谢、ABC转运、脂多糖生物合成、花生四烯酸代谢、抗原加工和呈递以及趋化因子信号通路相关的基因表达增加。

【5】创伤性脑损伤与1型糖尿病患者痴呆风险相关

近日,新的一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旨在评估中年和老年1型糖尿病(T1D)患者创伤性脑损伤(TBI)与痴呆风险之间的关系。 研究人员评估了1996年1月1日至2015年9月30日期间超过50岁且患有T1D的综合医疗保健系统中4049名成员。整个研究期间的痴呆和TBI诊断均来自于医疗记录。该研究共有178人(4.4%)患有TBI,212人(5.2%)患有痴呆症。在完全调整的模型中,TBI与痴呆风险增加3.6倍相关。当考虑到死亡的竞争风险时,TBI与痴呆风险增加3倍相关。由此可见,该研究表明中老年T1D患者罹患TBI后痴呆风险显著增加。鉴于患有T1D的个体的自我护理的复杂性以及使他们易于发生创伤和跌倒的合并症,未来的工作需要研究保护这个弱势群体的大脑健康的干预措施。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