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C3、C4补体在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疗中为何如此重要?

Tags:    作者:snow 更新:2022-04-24

什么是C3、C4补体

补体是存在于人或脊椎动物血清与组织液中的一组不耐热的、经活化后具有酶活性的蛋白质。包括30余种可溶性蛋白和膜结合蛋白,故称补体系统。其广泛参与机体的抗感染防御反应及免疫调节,也可介导免疫病理的损伤性反应,是体内具有重要生物学作用的效应放大系统。
补体系统过度激活和低补体水平是 SLE 常见的病理变化。补体 C3 和 C4 是补体系统的重要生物活性蛋白,主要由肝细胞和巨噬细胞合成,通过活化和裂解参与补体经典激活途和旁路激活途径,从而介导补体级联反应,是体内重要的免疫活动。

补体在SLE分类标准中的发展史

1971年ARA分类标准
标准中尚无抗核抗体、补体等免疫学指标。
1982年ARA分类标准
此标准中已经开始把自身抗体作为免疫学标准。但是此时也没有把补体降低纳入其中,是因为加入这一标准并并不能提高这一分类的标准的准确性。补体的意义更倾向判断临床新事件。
1982北京诊断标准及1987年上海诊断标准
这两个标准已经开始把补体降低作为一项新的标准。
1992年ACR分类标准
主要是关于抗磷脂抗体的研究内容,删除了狼疮细胞阳性,新增加了抗磷脂抗体阳性,同时将抗磷脂抗体阳性定义为抗磷脂抗体阳性或狼疮抗凝物阳性或至少持续6个月的梅毒血清假阳性。但是尚未增加关于补体的标准。
2012年SLICC标准
首次将低补体血症纳为一项免疫学标准,只要存在低C3、低C4或低CH50就可以定义为低补体血症,虽然有人认为这一标准并不能提升分类SLE的数据模型,但是补体降低可以反映SLE的病理机制。
2017年ACR&EULAR共同推出的分类标准
进一步明确了低C3、低C4补体对系统性红斑狼疮分类标准的意义。并且进一步细化为两个部分:第一是低C3或低C4(3分),第二是低C3和低C4(4分)。

补体与SLE的关系

与 SLE 疾病发生发展有关

SLE 患者血清补体成分测定对诊断和病情观察极为重要,临床上已广泛应用。现有研究认为,SLE 补体活化途径与经典途径和替代途径均相关。

SLE 患者低 C3水平和 低C4水平与疾病活动度显著相关

一项研究对51例复发的 SLE 患者,评估了 SLEDAI 评分与血清学指标的相关性,结果显示,51例SLE 复发患者中,累及肾脏的13例患者中,低C3水平的患者为92.3%,低C4水平的患者为84.6%;非肾脏累及的患者,低C3水平和低C4水平的患者比例分别为43%和53%。说明 SLE 患者低 C3和 C4水平与疾病活动显著相关。

抗dsDNA抗体和低补体水平与 SLE 患者发生感染和疾病复发相关

一项研究回顾性分析了142例患者的173人次住院数据,感染的发生率为50.6%,评估了感染的部位、病原体和相关因素,其中低C4水平是 SLE 患者发生感染的独立风险因素。另一项研究对99例SLE患者的175份血清学标本、20份健康受试者的血清标本,评估了血清抗dsDNA抗体、C1q、核小体、组蛋白、C3和C4补体等水平,显示抗dsDNA和补体水平是复发的预测因素。

2019年EULAR指南指出,疾病复发率较高的危险因素是发病年龄较轻、未使用抗疟药、持续广泛性疾病活动和血清学活动(抗dsDNA抗体,低补体水平)。

补体相关药物助力SLE治疗

虽然目前还未开发出补体相关的治疗SLE有效的药物,但是期待在未来有补体系统作为作用靶点的药物用于治疗SLE。

来源:医学界风湿与肾病频道、风湿时间、中国实用内科学杂志    编辑:Snow  仅供医生学习和交流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