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2例

Tags: 儿童   颅骨   生长性   骨折      作者:肖国民 刘红朝 更新:2018-12-06

颅骨生长性骨折(growing skull fracture,GSF)是颅骨骨折的一种特殊类型,常见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头部包块、进行性增宽的颅骨骨折及神经功能障碍。2013年5月至2014年8月收治2例GSF,现报道如下。
 
1. 病例资料
 
病例1:女,1岁10个月,入院前2个月从楼梯跌落。入院时体格检查:右侧颞顶部可及大小约7 cm×3 cm波动性包块及明显骨折线,左侧肢体肌力4级。术前考虑GSF。全麻下行GSF修复术,术中发现顶部颅骨骨窗缘骨质明显变薄,硬脑膜破裂缺损,蛛网膜与皮下组织粘连,脑组织软化明显;采用扩大骨瓣开颅,围绕骨折线,行成两枚骨瓣,寻找硬脑膜破损边缘,用蛛网膜囊肿的包膜修补硬脑膜,两枚骨瓣之间以及与骨缘用颅骨锁固定;同时行慢性硬膜下血肿清除+血肿薄膜切除术。
 
病例2:女,1岁,因交通事故受伤1 h入院。入院时体格检查:左颞顶部可扪及头皮血肿(8 cm×8 cm),右眼青紫肿胀,左眼球向鼻侧凝视,左侧肢体肌力2+级。受伤当时CT,示左顶叶少许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室积血,左颞顶骨骨折,颅内积气(图1A)。伤后1周CT三维重建示骨折较前进展(图1B);MRI示脑膜脑膨出(图1C)。全麻下行GSF修复术,术中发现顶部颅骨变形,硬脑膜破裂缺损,颞顶叶脑组织膨出并嵌顿,部分脑组织软化坏死。术中还纳膨出的脑组织,取人工硬脑膜修补硬膜。术后1 d复查CT,骨瓣复位良好(图1D)。
 





图1 左颞顶骨生长性骨折手术前后表现A. 受伤当时CT,示左顶叶少许挫裂伤,蛛网膜下腔出血伴脑室积血,左颞顶骨骨折,颅内积气;B. 伤后1 周三维CT 重建,骨折线线宽约1 cm;C. 伤后1 周头部MRI,左侧颞顶部脑膜脑膨出,左侧颞顶叶脑组织挫伤;D. 术后1 d 复查CT,骨瓣复位良好
 
2. 讨论
 
大多数GSF发生在3岁以内婴幼儿,成人罕见;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是顶骨,多数病人有外伤史,其中以跌落伤最多见。由于该疾病的发病基础是硬膜的撕裂,蛛网膜和/或脑组织嵌入骨折缘,加上颅骨的快速生长导致,因此术中对于硬脑膜的严密缝合至关重要。这也是决定手术成功的关键!由于硬脑膜缘的收缩及炎性反应,导致其破损会大于颅骨生长性骨折边缘,因此需要扩大骨窗来寻找破损的硬膜缘,以便修补。
 
有文献将GSF分为三期:一期,生长性骨折前期,时间窗是从受伤当时到颅骨骨折增大之前,而且颅骨骨折合并硬脑膜撕裂,脑组织或者蛛网膜经过骨折处疝出,该期没有发生神经功能障碍及并发症,是手术治疗最佳时期;二期,是从骨折开始增大至其后的2个月,该期颅骨缺损较小,颅骨畸形及神经功能障碍轻微,该期治疗预后良好,本文2例均属于该期;三期,颅骨生长性骨折晚期,该期开始于骨折开始增大后2个月,颅骨缺损进一步增大,如果不治疗,颅骨畸形及神经功能紊乱将进一步加重。
 
因此,在遇有3岁以内小儿颅骨骨折时应高度警惕,遇到有逐渐增大的搏动性头皮包块,尤其是骨折处伴有脑内血肿、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例(极有可能合并硬膜撕裂),均应高度怀疑,并且需要严密随访至少1年;并且需要进行MRI及超声检查,当发现有蛛网膜及脑组织嵌入骨折中,和/或动态CT发现骨折缝进行性增大,可以确诊GSF。
 
原始出处:

肖国民,刘红朝.儿童颅骨生长性骨折2例[J].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2018(04):303.

来源: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