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Phytomedicine:乌梅丸通过调节RAGE信号通路减轻IBD中的血管生成和炎症

Tags: 血管生成   溃疡性结肠炎   网络药理学   乌梅丸   AGE-RAGE信号通路      作者:紫菀款冬 更新:2023-01-31

背景:中药乌梅丸(WMW)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已有几个世纪的历史。以往的研究已证实其抗结肠炎的功效,但其作用机制仍有待进一步阐明。该研究旨在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WMW治疗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的潜在机制。

方法:采用中药系统药理学(TCMSP)平台对WMW的成分及潜在靶点进行鉴定。利用GEO数据库中的基因芯片数据GSE75214确定UC相关靶点。利用Cytoscape3.7.2构建蛋白-蛋白相互作用(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PPI)网络和化合物-疾病靶标网络。采用R软件进行GO富集分析和KEGG通路分析,进行功能标注。

采用UPLC-TOF-MS/MS法对WMW的有效成分进行定量分析。为进行实验验证,采用3个周期2%右旋糖酐硫酸钠盐(DSS)构建慢性结肠炎模型。采用qPCR、ELISA、western blotting、免疫组化和免疫荧光检测核心靶点和信号通路。

结果:通过网络分析,从WMW中筛选出104种有效成分,其中47种具有UC的潜在靶点。共确定了41个WMW潜在目标和13个核心目标。KEGG分析表明,WMW参与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AGE-RAGE)信号通路。WMW的二氢槲皮素、吴茱萸次碱、山奈酚、槲皮素和木犀草素是AGE-RAGE信号通路中较强的预测成分。

在体内验证,WMW改善DSS诱导的结肠炎,降低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的表达。显著降低了与血管生成相关的Spp1、Serpine1、Mmp2、Mmp9、Ptgs2、Nos2、Kdr和Icam1的mRNA表达。

结论:该实验初步证明了WMW在实验性慢性结肠炎中具有较强的抗血管生成活性和有效成分。该研究充分证明了WMW具有令人满意的抗结肠炎作用,表明其具有潜力成为治疗UC的一种很有前景的药物。

 

文献来源:

Duan ZL, Wang YJ, Lu ZH, et al. Wumei Wan attenuates angiogenesis and inflammation by modulating RAGE signaling pathway in IBD: Network pharmacology analysis and experimental evidence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3 Jan 12]. Phytomedicine. 2023;111:154658. doi:10.1016/j.phymed.2023.154658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