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中华医学会公示2021年推选院士候选人,谁将入主**学术殿堂?

Tags: 院士候选人:中国科协   院士候选人      作者:JACKZHAO 更新:2021-02-21

2月21日,中华医学会在其官方网站公示了2021年推选院士候选人名单,由其向中国科协推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5名,向中国科协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5名。

中华医学会向中国科协推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候选人简历

黄国英

1984年毕业于福建医学院医学系,1991年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曾赴香港威尔士亲王医院(1993年)和美国费城儿童医院进修和宾州大学生物系从事博士后研究(1994-1998年)。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现任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院长,儿科研究所所长,上海医学院儿科系主任,上海市出生缺陷防治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儿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血管学组副组长,中国儿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儿科学会主任委员,上海儿科医师协会会长,上海市罕见病学会副主任委员,担任《中华儿科杂志》副总编辑及《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10余本国内外学术期刊编委。

2014年,他主持的项目“新生儿先心病筛查多中心前瞻性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医学期刊《The Lancet》,是该杂志创刊以来首次刊登我国儿科界的研究论著。以第一排名荣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医学科技奖一等奖、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一等奖等省部级奖项6项;入选上海市曙光学者、优秀学科带头人、领军人才,荣获上海市实施妇女儿童“十一五”计划工作先进个人、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中国医院优秀院长、中国儿科医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复旦大学—复星医院管理奖、首届国之名医优秀风范奖、上海医学发展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马骏

“马骏 中山大学”的图片搜索结果

男,1963年出生于湖南长沙,中共党员。1990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现中山大学),获肿瘤学专业硕士学位,2000年5月至2002年5月前往美国德州大学M.D.安德森癌症中心接受博士后训练。现为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常务副主任、常务副院长。

主要研究方向为鼻咽癌放射治疗及综合治疗,在我国南方高发的鼻咽癌的临床及转化研究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将鼻咽癌的5年生存率由九十年代的60%提高到80%,达到世界领先水平。其中4项有关鼻咽癌临床分期的研究被美国癌症联合会/国际抗癌联盟(AJCC/UICC)临床分期标准直接采用,在全世界推广应用;有关鼻咽癌辅助化疗的研究被评为2012年“国内医学十大新闻事件”和“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一经发表即被2012年欧洲和2013年美国的临床指南采用,对鼻咽癌诊治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作为第一负责人先后主持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教育部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两项)和科技部-重点领域创新团队以及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等多个重大项目。以唯一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91篇,包括国际排名第一的肿瘤学杂志Lancet Oncol(IF 33.9)3篇,J Clin Oncol(IF 24.0)、JAMA Oncol(IF 16.6)和Ann Oncol(IF 11.9)各1篇;以最后通讯作者发表SCI论著11篇,包括《Nat Commun》(IF 12.1)1篇。2003年至2015年已培养学生培养博士37名,硕士14名。

瞿介明 

男,1964年生,中共党员,汉族,上海市人,研究生学历,医学博士,呼吸内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研究生和博士后导师,上海市领军人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党委常委,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党委书记。 

历任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院长助理、党委副书记,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院长,华东医院党委常务副书记、副院长,上海市卫生局副局长,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副主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北院院长。曾获上海市卫生局先进工作者、上海市第四届“银蛇奖”二等奖、上海市“新长征突击手标兵”、“最具领导力的中国医院院长”等荣誉称号。

目前担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上海市医师协会呼吸内科医师分会会长,上海市医学会呼吸病学专科分会前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副会长,上海市医院协会副会长。 

作为负责人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项,其中重点项目一项)、国家重点研发项目1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子课题(2项)等十余项课题。曾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等科技成果奖共7次,发表SCI论文89篇(IF:350分),其中IF>5的SCI论文近20篇。

作为主编或副主编出版学术专著7部。受聘为《中国呼吸与危重症杂志》、《中国临床杂志》、《上海医学杂志》、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BMJ中文版,Clinical Infectious Disease中文版,Science Bulletin等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呼吸和结核杂志》等十余本杂志编委。CHEST, Critical Care Medicine, J Clinical Microbiology等杂志特约审稿人。  

 
谢渭芬
 

教授,医学博士,长征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内镜中心主任,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谢渭芬教授从事消化系病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30年。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卫生部重大疾病专项基金等10余项基金,以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近50篇,其中影响因子10分以上8篇。主编《临床肝脏病学》等专著5部,参编专著近30部。

兼任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委员兼肝胆疾病协作组候任组长,上海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消化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Journal of Digestive Diseases》杂志副主编,《中华消化杂志》副总编辑

重点开展慢性肝病、肝癌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对药物性肝病、肝硬化及其并发症、胆胰疾病等消化系疾病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擅长胃肠镜、十二指肠镜等内镜诊断和治疗。年均开展ERCP、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治疗、消化道大出血、胃肠道狭窄扩张及金属支架置入术等各种内镜微创检查和治疗数百例。

获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奖、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奖励6项。先后入选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全军高层次科技创新人才工程拔尖人才培养对象、总后勤部“科技银星”、总后勤部“优秀基层干部”、上海市领军人才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荣立个人二等功一次。2012年被评为上海市“十佳医生”,2013年获“感动上海年度十大人物提名奖”。
 
赵世华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二级教授;亚洲心血管影像学委员会主席(ASCI);欧洲心脏病和美国心脏协会专业院士;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放射学会心血管专委会主委;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影像学常务副组长;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心胸专委会副主委;中国整合医学心血管病学分会副主委;心血管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两栖专家;主持承担国自然重点和重点国合项目;第一完成人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等七项成果(影像与介入)
 
1984年大学本科毕业后师从我国著名影像学专家刘玉清院士。北京协和医学院研究生毕业后留阜外医院工作至今,1998年36岁晋升为全国最年轻的放射学教授。现任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磁共振影像科主任。亚洲心血管影像学会副主席,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心胸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欧洲心脏病学会Fellow,美国心脏病学学院Fellow。
 
擅长心血管影像诊断,尤其是心血管磁共振诊断,对冠心病、心肌病、先心病、心律失常、肺动脉高压、心脏肿瘤、大血管疾病等具有很深造诣;对各类复杂疾病具有综合判断能力 ,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二尖瓣狭窄、肺动脉瓣狭窄、心外畸形等介入治疗。
 
 
中华医学会向中国科协推选中国工程院院士候选人简历
 
龚启勇
 
 
龚启勇,华西医院副院长,国际知名放射学家、长江学者、杰青、国自然基金委创新群体首席、国自然基金委医学科学部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秘书长;ISMRM (国际医学磁共振学会)精神磁共振学组主席、Am J Psychiatry (美国精神病学杂志)副主编。
长期聚焦脑疾病放射影像,提出精神影像理论,在此基础上获系列发现,建立精神影像体系,率先在国际上推动了Psychoradiology(精神影像学)发展。以第一完成人获2项国家级科技奖(含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和4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含中华医学科技一等奖);获美国CMB杰出教授奖、吴阶平医药创新奖、全国创新争先奖等;以通讯在JAMA子刊等发表SCI论文逾150篇,被LANCET等杂志引用逾万次;H指数82; 是2018-9科睿唯安“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交叉学科领域)和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医学领域);受邀主编北美放射医师教材《Psychoradiology》,2016年当选ISMRM Fellow,被国际同行称为“leader in the field of psychoradiology(精神影像学领域引领者)”[引自:RSNA Daily Bulletin 2019;Neuroimag Clin N Am 2020],为确立我国放射学在精神影像领域的国际领先做出了贡献。
 
刘进
 
 
男,医学博士,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麻醉手术中心主任、麻醉与重症医学教研室主任,转化神经科学中心主任,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本世纪我国现代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倡导者和实践者。《中国循环杂志》、《中华麻醉学杂志》、《Intensive Care Medicine》等9家国内外杂志的编委或审稿人。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教育部 “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医师分会首任会长(2005-2008),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第十一届委员会主任委员(2012-2015)。《Journal of Anesthesia and Perioperative Medicine》主编,《中华医学杂志》和《Frontiers of Medicine》编委。
 
主要从事新型麻醉药研发、吸入麻醉、围手术期超声和血液保护的研究。吸入麻醉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围术期血液保护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均排名第一)。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I类新药(磷丙泊酚钠)和II类新药(异氟烷注射液)获FDA临床批件并完成I期和II期临床研究。发表SCI论文180余篇,他人引用2000余次。已培养博士后12名,博士70名,硕士70名。刘进主持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等国家级科研项目19项。获发明专利20余项,其中4项实现转化8700万元。发表SCI论文250余篇,他引3000余次。主编《中华输血学》等6本专著。拥有发明专利的2类新药-异氟烷注射液和1类新药-磷丙泊酚钠水合物分别完成Ⅱ期和Ⅲ期临床研究;ET-26获临床批件。吸入麻醉的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围手术期血液保护的研究获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均排名第一)。
 
沈振亚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苏州医学院,1991-1996年留学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心脏外科博士后研究。现任苏州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所长、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主任、江苏省心血管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苏州大学分中心执行主任。获国务院特殊津贴、江苏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姑苏卫生领军人才、苏州市创新创业市长奖等殊荣。
 
从事心脏大血管外科30余年,能高质量地实施各种高难度高风险心脏、大血管手术:如胸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手术(Bentall手术、Wheat手术、David手术、主动脉弓置换、腔内修复等),重症冠心病手术(心功能低下、合并瓣膜病、室壁瘤、急性室间隔穿孔等),重症心脏瓣膜置换术、复杂先心病矫治术(法洛氏四联症、大动脉转位、右心室双出口等);专长大血管疾病、重症心脏瓣膜疾病、终末期心衰的外科治疗,尤其擅长应用复合技术、微创技术、生物技术等创新手段提高疗效。2000年在省内较早开展了心脏移植;2003年在国内率先开展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技术,开创了国内心衰治疗的新局面;2008年在省内率先开展应用多项复合技术治疗主动脉夹层并不断改进,大大降低了A型主动脉夹层手术的并发症和死亡率;2014年主持开展了全国首例经升主动脉路径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成为国内外科途径微创瓣膜治疗新方向的推动者。上述新技术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已发表SCI论文58篇,被Circulation, Circulation Research, Nature Reviews Cardiology等著名杂志收录。
 

孙锟

 

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卫生部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先心病介入)导师。主要从事小儿心血管病的诊疗工作,尤其擅长复杂先心病的超声诊断和介入诊疗以及胎儿先心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

1985年毕业于温州医学院,1998年获得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现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儿童医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儿科医学继续教育学院院长,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儿科系主任并担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会长、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心血管学组副组长、上海医学会儿科分会前主任委员、上海医学会超声诊断分会前主任委员等学专业职务。

作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儿科学学科带头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211工程”三期重点学科“儿科学”建设项目首席科学家,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小儿心血管专业学科带头人,孙教授先后承担10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主持“十五”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973项目、863计划以及上海市教委优秀学科带头人计划等21项,累计经费超过一千万。曾获得上海十大杰出青年、上海市“医苑新星”“上海市青年科技启明星”“曙光学者”“上海市卫生系统优秀青年人才银蛇奖”“上海市优秀青年教师” “交大学医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儿科学) 首席教师”“上海市育才奖”“浦东新区十大杰出青年”等荣誉称号及国家教委重大科技进步奖、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医学奖、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等学术奖励。

吴德沛

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内科教研室主任,擅长造血干细胞移植、恶性血液病诊治。现任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主任、江苏省血液研究所副所长、苏州大学造血干细胞移植研究所所长。1982年本科毕业于苏州医学院,先后攻读并获得内科血液病学硕士、博士学位。曾在法国南特大学医学中心及美国M.D.Anderson癌症中心进修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从事临床工作36年,擅长白血病、淋巴瘤、骨髓瘤等恶性血液病的诊治,以造血干细胞移植为主要发展方向,目前已成功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4000例,患者长期生存接轨国际先进水平,获得国际骨髓移植大奖。荣获第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十八届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获得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江苏省先进工作者、苏州市杰出人杰称号,被评为江苏省“科教强卫工程”医学杰出人才并获省医学突出贡献奖。

承担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863”、重大新药创制及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国家级课题10余项。以通讯作者名义发表SCI收录论文80余篇,多篇代表性论文发表于血液学最高期刊BloodLeukemia等杂志。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一等奖2项、省部级二等奖3项。担任《中华血液学杂志》和《白血病淋巴瘤》杂志副总编,《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等十余种SCI及核心杂志编委。连续十余年被卫生部遴选参加全国高等院校统编教材《内科学》编写工作,并主编出版了国家级规划教材配套教材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