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申请基金需要执著与坚持

Tags: 基金   评审意见   申请书      作者:王华锋 更新:2012-09-25

    近日收到单位科技处通知,本人申请的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资助。顿时,三年来构思和修改申请书的辗转反侧,屡试不中的失意与彷徨,烈日下野外调查和冰天雪地里取样时的清苦涌上心头。或许,基金申请不能一举命中的过程,也考验着科研工作者面对失败时不抛弃不放弃的那份坚持与执着。

    重视评审意见

    笔者研究生期间所学和现在的方向差别较大,申请的基金项目也是随着工作的不断深入而逐渐展开的。2009年,本人对手头的工作有一些“想法”,萌发了将这些“想法”写成申请的念头。当时是第一次写申请,很多东西是全新的,就用写论文的方式将相关文献和本人想法写了出来,但基金申请不同于论文,论文是讲一个让人信服的故事,而基金是建设一项系统工程,需要讲多个故事。这项工程不仅需要申请人具有设计师般的高瞻远瞩和独到眼光,还需要申请人具有建筑工人般的任劳任怨并对工具和材料的了如指掌。

    在痛苦和漫长的煎熬中写完了第一次基金申请后,虽然自己知道需要深入考虑的地方很多,但这是一次有意义的尝试,意味着走出了将研究工作展示给同行并让他(她)们评论或提修改意见的第一步,这些评论或者修改意见将对日后基金申请改进和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记得第一年评审意见出来的时候,有位评审人提出了很尖锐的批评意见,这时我有些怀疑自己的科研想法能否继续开展下去;其他评审专家也提出诸如“对基本概念的理解需要深入,如何将统计数据与实地调查数据结合起来”等中肯而切实的评论意见。这些意见虽然很棘手,但如同在漆黑的夜里给我点亮了一盏明灯。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按照这些意见查询文献,苦苦思索;也请教周围的师长、同事、朋友,或通过E-mail、Skype等请教国外从未谋面的师长,个人感觉这个过程对自己提高很快。

    第二次申请书快成稿的时候,请一位同事修改和提意见,当时没想到他泼了我“一桶冷水”,虽然意见很尖锐,但是心里却着实喜欢,因为这样的人才是真正懂得自己工作的人,而正是“逆耳”的意见才让申请书变得严谨。虽然第二年基金评审还是没有“获准”,但是这次的评审意见比第一次好了很多,一个评审老师用了“凤毛麟角”来形容我目前从事的工作,这是一种莫大的鼓舞与褒奖,如同让我吃了一颗定心丸,勉励我沿着原来的科研思路继续深入开展下去。

    修炼内功

    每次修改申请书就是一次提高,认真写初稿并不断修改是一个不断升华的历程,而最后申请中标也是不断苦练内功修行的结果。有时候看到评审专家的意见,也会义愤填膺,多少感觉不公,但是转而一想,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每年只有约20%的资助率,每年大部分的申请不能获准是理所当然的事情;换句话说,按照目前的资助体系,基金中标与否取决于你是否比你的竞争者更胜一筹。所以,当我静下心来的时候,就多从自身找问题、找缺点,并不断完善与提高。

    基金没中,科研工作也得坚持与继续。第一年基金没中,我还是按照原来的想法出去搞野外植物调查,有时候我向协助搞调查的大学生说起了基金的事情,这些大学生虽然不是很懂,但是在交流中他们给我提供了一些有价值的思路。现在想起来,这些交流都是有意义的,相当于让外行人去懂自己的科研工作,而自己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梳理思路调整方案。记得我第二次申请基金失利的时候,有一种再次挫败感,当时我产生了换一个方向申请的念头,但是有些年长的老师反对这样做,而勉励我应在同一方向继续申请,而就在第三年,我按照以前的那个方向继续申报,终于获得了资助。

    创造同行交流机会

    科学研究者不能一味地埋头拉车,还要不时抬头看路,第二次基金不中,我向一位年长的老师说出了自己的苦衷。这位师长分析说,可能是缺少与固定学者群的深入交流,然后建议我尽可能走出去参加一些学术会议,结交一些学界的朋友,增加自己的知名度,他的一位青年朋友申请到第六次才拿到青年基金项目,而我才失败两次,不算什么。

    现在想起来,我正是在不断的交流中获得了灵感与提高,在交流中我也认识了国内外很多相同研究领域的老师。交流中将自己的工作说出去,让更多的人来了解自己的工作,这是很有意义的,因为他(她)们可以给基金申请提出很多很好的修改建议。2010年,我去广州参加“中国科学院生态系统过程研究第二届青年学术交流会”,这是一个与小同行交流的好机会,轮到我讲PPT的时候,我特地将自己的基金搬出来剖析了一番,针对一些意见提出了自己的看法,那次学术交流让我获得了理解和尊重,我很享受将自己的工作展示给大家的机会。

    科学基金也检阅着清苦的科研工作者面对成功时珍惜机会,继续努力的那份恬淡与平和,因为这次中了,谁也不知道下一次什么时候能再次获得资助。因此,科研工作者需要宠辱不惊地坚持不懈才能一往无前。

来源:中国科学报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