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乳腺肿瘤菁英实践与交流项目”是一项由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办的线下+线上联动的项目,不仅提高了业界临床乳腺癌治疗的规范化,而且促进了广大中青年乳腺癌医师的深入交流。本次会议于8月13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有幸邀请到了大会主席:孙蔚莉 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张亚男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刘建夏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周军教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讲者分别是周思颖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吴昊昊医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马骁医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朱民高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和包兆康医师(苏州市立医院)。
大会主席:孙蔚莉 教授(江苏省肿瘤医院)
大会主席:张亚男教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大会主席:刘建夏教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大会主席:周军教授(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
病例1分享:周思颖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患者贺某,39岁, 右乳浸润性癌,cT2N1M0,ⅢA期,Luminal B,PR(5%+,2+),Her2(-),2018年4月24日手术,术后病理提示淋巴转移,给予术后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OFS+AI,2019.02-2019.10),2019年10月发现全身多发骨转移。患者在术后辅助内分泌治疗2年内出现复发转移,判断为原发性内分泌耐药。对于HR+,HER2-乳腺癌术后接受辅助内分泌治疗期间出现原发性内分泌耐药的治疗策略,指南推荐考虑内分泌治疗。患者的术后内分泌治疗采取了OFS+AI的方案,遵循绝经后患者内分泌治疗指南,AI治疗失败后I级推荐使用氟维司群,II级推荐氟维司群+CDK4/6。氟维司群与CDK4/6i具有良好的协同作用,充分抑制肿瘤细胞增殖。2019年12月起将患者治疗方案制定为氟维司群500mg+CDK4/6抑制剂125mg qd po+ OFS(戈舍瑞林3.6mg Q4W 皮下注射);唑来磷酸注射4mg ivgtt q4w。疗效评为SD。直至2022年7月,PFS达32月+。
点评:
制作PPT的思路清晰,所提问题也具有代表性;讲者在整个演讲的过程,极具表现力,应答淡定、流畅,患者诊疗规范。
讲者:周思颖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病例2分享:吴昊昊医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患者,39岁,2021年6月查体发现左侧乳腺癌,左锁骨区、胸部多发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肺转移,多发骨转移。病理提示:左乳浸润性导管癌 III级,ER95%+,PR-,HER2++,FISH(-),Ki6735%+。6月18日手术,术后病理为左乳癌,cT4N1M1,IV期。术后给予来曲唑、阿贝西利及戈舍瑞林治疗,患者复查病情提示PR,继续予以阿贝西利、来曲唑、戈舍瑞林及地舒单抗定期治疗。患者复查病情提示PD,2022-04-30起予以氟维司群联合依维莫司治疗,定期行戈舍瑞林及地舒单抗治疗。患者复查病情提示PR,原方案维持治疗中。
点评:
讲者演讲流畅,极具感染力,PPT内容完整,病例资料全面,图片丰富,充分体现出讲者的清晰思维。这是一例复杂病例,针对病例的诊疗过程提出了问题,讲者一一对答,充分体现了讲者对该病例规范的诊疗思路。
讲者:吴昊昊医师(盐城市第一人民医院)
病例3分享:马骁医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乳腺中心)
患者,41岁,2009年7月DR发现右乳肿块,2009年7月31日手术,术后病理为浸润性导管癌,PR+++,HER2(2+),术后放化疗+内分泌治疗(托瑞米芬,5年)。2018年2月12日发现淋巴转移、骨转移。根据指南推荐,对于HR+、HER2-的MBC,内脏转移的晚期乳腺癌患者,可以优先选择内分泌治疗。于是,从2018年2月开始使用OFS+氟维司群+唑来磷酸。治疗三个月后,病情稳定。直到2019年10月病情进展,二线治疗方案决定更改为氟维司群+CDK4/6抑制剂,2020年1月检查显示淋巴结缩小,病情稳定,PFS达32个月。
点评:
讲者演讲极富激情、感染力、表现力,声音洪亮,充分体现了讲者的自信。无论是演讲技巧还是病例分析的思路,都有理有据。讲者对点评嘉宾所提的问题,应答流利、准确,有逻辑性。
讲者:马骁医师(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乳腺中心)
病例4分享:朱民高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这是一例72岁的HR+晚期乳腺癌病例,2015年1月21日手术,浸润性导管(T2),右腋下淋巴结(1/9)见癌转移,免疫病理:ER(+,50%),PR(-)、Her-2(2+)未行FISH检测、Ki67(+,30%)。术后给予EC*4-T*4方案化疗,未行放疗,口服三苯氧胺内分泌治疗。2016-12-30复查CT示肺转移。2017年1月11日至5月19日,行曲妥珠单抗+长春瑞滨,期间出现IV度骨髓抑制,2017年4月评价疗效PR。6月改依西美坦口服+曲妥珠单抗治疗,一年后行依西美坦单药治疗。2019年4日19日肺、肝转移,考虑病情进展。疗效评价PR。分析其原因,既往甾体类AI治疗产生耐药导致治疗失败。2019-10-18至2021-10-26予曲妥珠单抗330mg靶向治疗联合氟维司群内分泌治疗。期间定期评估肝脏病灶稳定,肺部病灶持续未见进展,头颅无转移,骨未见转移。
点评:
讲者演讲流畅、有条理,PPT制作病例完整全面,对讲者提出相关的问题,讲者淡定回答,有理有据。
讲者:朱民高医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病例5分享:包兆康医师(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HR阳性晚期乳腺癌患者,53岁,左乳浸润性导管癌,左腋下淋巴结(5/16)见癌转移,ER(+),PR(-),HER2(2+),FISH(-)。于2003年5月手术。术后给予TEC方案化疗+放疗+他莫昔芬内分泌治疗(5年)。2013年7月病情进展,右腋窝淋巴结转移。对于晚期乳腺癌患者采用化疗的效果并不理想,同时化疗药物的副作用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甚至于导致治疗疗程中断。多项研究表明,氟维司群联合CDK4/6抑制剂对HR+MBC一线治疗疗效显著。但是在当年的药物治疗尚未出现CDK4/6抑制剂,因此化疗依然为晚期一线治疗的首选。因此,对于该病例依然维持NX化疗方案+放疗+AI维持治疗。直到2021年9月病情再次进展,右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基因检测结果发现ESR1突变,可导致AI的继发性耐药,研究显示,ESR1突变的患者采用氟维司群的疗效优于依西美坦。MONARCH-2研究也证明了阿贝西利联合氟维司群显著延长ITT人群的PFS,显著提升内分泌耐药患者的ORR,显著延长ITT人群的OS,ESR1野生型和突变型人群均显示出PFS获益。CSCO 2022指南推荐,HR+HER2-MBC治疗方案可选择HR+HER2-MBC治疗方案进行二线治疗,22年7月CT显示,右锁骨上及颈部未见明显肿大淋巴结。
点评:
该病例充分展示了精准治疗的优势,讲者所运用的依据有力,体现了讲者治疗方案处理规范。
讲者:包兆康医师(苏州市立医院(东区))
本次江苏站会议当选为本场最佳讲者的是来自于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乳腺中心的马晓医师,他也将参与到下一阶段的分享中,为大家带来更多优秀临床经验的分享。
通过此项活动的举办,以期让全国各地专家在具体病例具体分析的会议过程中,充分了解和认知到更多关于晚期乳腺癌有效治疗的临床经验。在多个讲者的分享过程中,展示了不同的真实案例,不管是对于一线治疗方案还是二线治疗,中青年医师也进一步拓展了认知,这也将为晚期乳腺癌患者的治疗打开更广阔的路径。
全体专家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