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监管之下 “互联网+医疗健康”何去何从

Tags: 互联网   诊疗   监管      作者:张红亮 更新:2018-05-31

2017年5月,原国家卫计委印发的《互联网诊疗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下称《办法》)对互联网诊疗活动范围手续给予界定——只有“医疗机构间的远程医疗服务和基层医疗机构提供的慢性病签约服务”才能进行互联网诊疗活动,其他形式的互联网诊疗活动“不得开展”。

《办法》还明确规定,开展互联网诊疗活动的医疗机构,“不得使用互联网医院、云医院、网络医院等名称”。

然而,一年之后的 2018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意见》(下称《意见》),对互联网医院提出多项鼓励政策,其中,“允许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成最大亮点。同时,医疗机构以后可以使用互联网医院作为第二名称。

两项仅隔一年的国家政策看似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态度截然相反,实则反映出夹缝中求生的“互联网+医疗健康”与生俱来的监管难题。如同国家卫健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于学军所说:“既要加大油门往前走,又要看住刹车。”

监管长存 从未放松

无论是“踩刹车”还是“踩油门”,国家对“互联网+医疗健康”的监管从未放松。

早在2015年,时任原国家卫计委规划与信息司副司长张峰就曾表示,互联网医疗发展趋势不能阻挡,但在应用过程中要逐步规范,逐步加强安全和隐私保护,加强监管。2017年,《办法》的出台更加明确了互联网医疗的准入范围与界限。

2018年,随着《意见》的发布,“互联网+医疗健康”似乎迎来了新的春天。但国家相关部门并未放松监管。国家卫健委规划与信息司司长于学军指出,防范风险最核心的是要各负其责。在监管方面,原则是按照属地化管理,实行线上线下统一监管。同时,要建立医疗责任分担机制,推行在线知情同意告知,防范化解医疗风险。互联网最大的特点是全程留痕。因此,在推行的同时将建立卫生健康行政部门的监管端口,对互联网医疗行为进行动态监管,保障医疗服务依法依规开展。

国家卫健委医政医管局副局长焦雅辉表示,为了保证“互联网+医疗健康”的医疗质量安全,有关部门将采取一系列措施。一方面要保证互联网医院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医生的身份能够得到有效核实。另一方面,允许互联网企业进入医疗健康领域,但必须要落地到医院,保证能够“看得见、摸得着”。互联网医院会进行线上、线下统一监管。如今,全国已经建立了统一的医师电子注册信息库,在这个库里可以查询到全国所有的医疗机构、医生和护士的信息,任何人登录这个系统都可以查到。

同时,互联网企业应该承担主体责任。一旦发生不良医疗事件或者损害事件,除了主体医疗机构要承担责任外,互联网企业也要对提供的服务和诊疗行为负责。对于“互联网+医疗健康”,一方面要鼓励加快发展,一方面要加强对医疗质量的监管。

焦雅辉透露,目前国家卫健委正在起草制定互联网诊疗的管理办法。此文件将明确互联网诊疗的底线、边界。文件规定,一部分常见病、慢性病的复诊可以通过互联网在线提供,在掌握病人基本病例资料的情况下,医生可以在线为这些复诊的患者开具处方。“绝对禁止在互联网上初诊,世界各国都是这样要求的”,焦雅辉说。

宁夏首出互联网医院监管“金标准”

《意见》发布之后如何落地在业内备受关注。2018年5月8日,银川市率先正式上线运行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此后,宁夏地区互联网诊疗平台的运营合规性、医院资质、医生信息备案,以及在线问诊、分诊、开具处方、病历书写、药品配送等核心业务都将通过“自动核查预警+人工干预方式”进行实时监督和管控,银川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将从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后追溯实现对互联网医院的全过程监管。

此举可谓让宁夏成为互联网医院监管的排头兵。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后追溯实现了全过程监管,强大的数据覆盖实现了数据——角色——业务全方位监管,大数据和医疗知识图谱等技术的应用,实现了对医疗行为、医疗花费等内容的自动化智能监管与预警。

事前提醒:监管平台针对互联网诊疗平台的运营合规性备案信息进行实时核对监管,针对各企业管理流程的缺失、遗漏、不符实等信息进行标注提示,对医院资质、医生备案、医生职称等17项指标进行监控。

事中控制: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针对诊疗行为中的在线问诊、处方、转诊等核心业务进行实时监控,对于处方书写规则、超量处方、大额度处方、毒麻药精神药品限制等46个指标规则项进行实时管控。该监管平台可以对互联网诊疗平台的每一张处方、医嘱进行实时检查。在开具电子处方时,直接对签约医师的身份进行验证,确保给患者提供服务的医师和签约备案的医师是同一人。此外,平台还能对互联网诊疗过程中的业务数据不完整、既往病例不全等问题发出提示,谨防误诊漏诊行为。据悉,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通过记录整个处方的开立流程和执行人动态,为医疗服务监管提供监管审核,审核结果会实时抽取反馈到互联网诊疗平台。

事后追溯: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运用大数据技术对互联网医疗机构的在线问诊、分诊、开具处方、会诊、病历书写、药品配送等环节进行监管,通过分析每个环节的数据、痕迹,事后对互联网诊疗平台的诊疗行为进行全程追溯。在监管平台上,科室、医生、用药情况、诊疗时间等多个维度的诊疗行为都纳入到了实时分析中。此外,互联网诊疗平台“执业医师多点执业备案”业务也可以在监管平台上开展。

银川互联网医院监管平台上线后,银川市卫计委也将对互联网医疗机构实行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监管模式,在事前、事中、事后拉起一张监管网。

一切为了患者安全

众所周知,远程医疗、在线会诊的迅速发展,是“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模式的实践,也恰恰是中国推进“互联网+医疗健康”发展的缩影。为了解决基层医疗资源困乏的难题,互联网技术成为破解医疗健康资源发展“痛点”的利器。

除了互联网诊疗服务这一核心业务外,在优化医疗服务流程、提高整体服务效能、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这个领域,互联网技术大有可为。按照规划,到2020年,二级以上医院普遍提供分时段预约诊疗、智能导医分诊、候诊提醒、检验检查结果查询、诊间结算、移动支付等线上服务。此外,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检验检查结果共享,以及在不同层级医疗卫生机构间的授权使用等,都将逐步实现。

焦雅辉说,下一步,电子信息数据安全及电子信息“确权”问题将是研究重点,不仅要从技术上加强安全保护,更要让数据使用有法可依。

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主任卢清君曾明确指出,尽管互联网医院的“地基”已经打好了,但其业务体系、管理体系、技术保障体系,甚至物流供应体系、数据存储和信息安全体系都还处于起步阶段,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

“‘互联网+医疗健康’会让百姓看病的时间、花费降下来,但是医疗质量安全绝不能降下来”。于学军强调。“互联网+医疗健康”是一个新型的业态,流程、方式方法和传统的实体医院和医疗程序都不一样。因此,在监管上,鼓励创新和防范风险紧密结合,既要“加大油门往前走,又要看住刹车”。

来源:健康界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