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世界卫生日:中国医护亟待5大尊重!

Tags: 医护   尊重      作者:希 柒小略 更新:2020-04-09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国家卫健委将今年世界卫生日中国宣传主题定为“致敬医护,共抗疫情”。尊医重卫不应该是危难时期才有的觉悟,而应该是一种社会常态。

4月7日是世界卫生日,国家卫健委将今年世界卫生日中国宣传主题定为“致敬医护,共抗疫情”。

在过去的几个月里,医护人员是抗击新冠疫情的主力军。在各种宣传中,他们常常作为拯救世界的超人出现,社会上有关尊医重卫、善待医护的呼吁持续高涨。

无论是SARS还是新冠,每当公共危机爆发,医护的地位总会空前提高,但随着疫情的消散,这些感动是否能化为长久的尊重?那些承诺给医护的待遇又是否能落实呢?

“尊医重卫”不是一句口号,也不是危难时期才有的觉悟,而应该是一种社会常态。那么对医生来说,他们最想要的尊重究竟是什么?

一、保障医护人身安全

令人痛心的现实是,对于广大中国医生来说,先不必谈尊重,因为他们的人身安全都难以保障。

2019年12月,民航总医院急诊科杨文医生被患者恶性伤害,抢救无效死亡;2020年1月,朝阳医院年轻的眼科医生陶勇被患者砍伤,后脑勺、胳膊多处受伤,恐无法再拿起手术刀;而就在疫情期间,又有多名医护因为患者排队不耐烦等原因被患者打伤……

《柳叶刀》曾发表一篇名为《保护中国医生》的文章,文中写道:暴力伤医是一个全球性问题,几乎影响到所有医疗保健机构中的医务人员和患者。“中国医生遭受的暴力伤害的规模、频率和危害性尤为严重。”

“若想终止暴力行医事件,仅仅通过执法和惩罚性措施还远远不够。”《柳叶刀》建议:进一步增进医患之间沟通和信任,构建健全有效的医疗卫生体系以减少暴力伤医。

李兰娟院士曾表示:“医务人员不惜家庭、不惜个人安危在救治病人,对于伤医事件应该坚决制止。”

张强医生集团创始人张强向《看医界》表示,今年世界卫生日国际主题特别强调了要尊重护士,此次疫情4万多援鄂医护中,70%是护士。中国护士尤其需要关爱,欧美国家护士有管理患者的话语权,而中国护士只能被动地执行医嘱,而遇到医患冲突时,护士通常处于最前线,受到很多伤害和委屈,呼吁给与护士更多的保障和尊重。

庆松微创医生集团创始人苗庆松向《看医界》表示:“尊重医生就是尊重生命,医生和病人家属的心情其实是一样的,都想尽力治愈患者,患者应该给予医生充分的信任,社会应该给予医生充分的安全保障。”

二、尊重医护的劳动价值

谈到尊重医护,两个话题永远绕不开,一个是安全,另一个就是待遇。

一位参与抗疫的医生直言:“给医护最实在的尊重,是给予其劳动价值相匹配的阳光收入。”而在现实中,难以落实的抗疫补助却让很多医护感到“受伤”,这位医生表示:“如果连抗疫补助都不能到位,提与劳务价值相匹配的待遇,是不是一种奢求?”

在国外,医生是不折不扣的高薪职业,这也是优秀人才愿意经过漫长严酷的医学训练成为医生的原因,而在国内,医生的普遍薪酬与他们的劳动价值严重不相符。

来自“医库”的一项调查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医生的平均年薪收入仅有7.9万元,这个数字还包括基本工资、奖金以及一系列补贴。调研显示,有七成医生认为自己的收入与工作量并不匹配,其中有二成的医生觉得严重不匹配。

曾有人调侃,花500块挂号费看一次宠物医生没人觉得贵,花50块钱挂一次专家号却被骂“黑心”,这种现象非常普遍。

原中欧卫生管理与政策中心主任、上海创奇健康发展研究院创始人和执行理事长蔡江南认为,现行医疗服务的价格定得太低,使得医生的劳动得不到合理的补偿。他认为,不能完全让行政或医保方来给医疗服务定价,应该建立合理的医疗服务的定价机制,让支付方、病人和有关政府部门参与,同时也应该让医疗方参与,比如医生协会、医院协会、行业组织等。

三、尊重医护专业,尊重生命规律

“有时去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医学是尽所能拯救患者生命,但不意味着永远能成功。福建某三甲公立医院一位老年心血管病主治医师表示,他的患者基本是老年人,生老病死是规律,医生并不是万能的,希望患者和家属能理解。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死亡是每个人都要去学习的课题。医生所扮演的角色只是生命中的园丁,并不能改变春夏秋冬、决定生命规律。”这位医生表示,希望病人能尊重生命规律,理解医务人员的责任和限度,“这就是对医生最大的尊重。”

博济医生集团创始人、原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泌尿外科副主任医师吕夷松则认为:医生和患者是战友关系,应该互相支持。患者希望医生全力救治自己的疾病,而医生也需要患者对自己信任和尊重,这样才能竭尽全力,冒着风险去战胜疾病。

知名医改学者、陕西省山阳县卫健局副局长徐毓才向《看医界》表示:尊重医生,实际上一是尊重人,二是尊重科学和劳动,三是尊重专业。其中尊重人是一个文明社会中每个人都应该有的修养。医生作为一个群体,是掌握了医学科学知识和能力的群体,在长期医疗服务过程中,付出了艰辛和汗水,所以尊重医生实际上是尊重专业、尊重科学与劳动。

四、尊重执业自由,不要人为设限

一位不愿意透露工作单位的医生表示,什么时候能尊重医生的执业自由,不再人为设限,才能谈尊重。

他表示,医生有自由行医的权利,在发达国家已经是医疗界的共识。但在中国,医生最基本的工作自由选择权却被当成一种自私的行为,不仅被各种现实限制,甚至被附加了某种“道德原罪”。

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朱恒鹏一直是医生自由流动的支持者。他表示,要允许医疗人才去探索,适者生存,唯有自由执业,才能实现医生的价值。

朱恒鹏认为:“自由执业的含义是医生拥有选择工作的自由权利。真正意义上的自由执业,是医生既可以进入公立医院工作,也可以到民营医院工作,也可以自己开办诊所,具有对执业方式的自由选择权。”

五、给予医护必要的绿色通道优待!

一位来自上海某医院的骨科医生坦言,他曾经因为救助患者发生了职业暴露,作为患者的他去医院就医也要排队,而他的患者还在等他。于是他就在想,能否也给医生就医提供一下必要的绿色通道呢?

有业内专家建议,医生是守护百姓健康和生命的战士,很多军人的绿色通道也应该向医生开启,如医生停车、乘坐交通工具的优惠政策。

在这次疫情中,很多行业都为抗疫一线医护开启了各种“绿色通道”,比如政策对一线医护给予补助,职称评审、荣誉嘉奖向一线医护倾斜;比如为一线医护子女考试加分;比如上千家景区全部对医护人员免费开放;甚至四川火锅协会还提议让医护免费吃一年火锅……

这些“绿色通道”有的是医护群体切身的需求,有的虽然有些令人啼笑皆非,但也包含了社会对医护人员满满的敬意。

这些举措在让医务人员感到温暖的同时,也引发了更多思考:这样的尊重和善意能否一直持续?毕竟尊医重卫不应该是一时的热忱,而应该成为一种社会常态。医护是伟大神圣的职业,请不要到了危机时刻才想起尊重。

 

来源:看医界(ID:vistamed)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