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知行为疗法(CBT)是大多数精神障碍的一线治疗方法。然而,目前还没有荟萃分析研究使用统一的方法整合不同疾病的 CBT 随机临床试验的结果。近期,一项发表于JAMA Psychiatry的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对 CBT 治疗 11 种主要精神障碍的效果进行了系统评估与比较。
研究方法:首次运用统一的数据提取、偏倚风险评估和荟萃分析技术,确保了方法的一致性和结果的可比性。比较认知行为疗法(CBT)对 4 种焦虑障碍、2 种进食障碍、重度抑郁、强迫症(OC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以及精神病和双相障碍症状的效应量。研究结果显示,CBT 治疗不同精神障碍的效果存在差异。具体如下:
(注:效应量(如Hedges' g )小于 0.2 视为极小效应;0.2 - 0.5 是小效应,意味着干预措施有一定作用,但效果不太明显;0.5 - 0.8 为中等效应,干预效果较为显著;大于 0.8 属于大效应,表明干预能产生明显效果。)
焦虑障碍:
CBT 展现出良好的效果。以惊恐障碍、社交焦虑障碍和广泛性焦虑障碍为例,相关研究表明,CBT 与对照组相比,Hedges' g 在0.5 - 1.0间 。这意味着 CBT 能显著减轻患者的焦虑症状。CBT 通过帮助患者识别和挑战负面思维,如过度担忧、灾难化思维等,改变其认知结构。对于社交焦虑障碍患者,他们常存在对他人评价的过度敏感和负面预期,CBT 治疗师引导患者认识到这些不合理认知,并通过角色扮演、暴露练习等方式,让患者在实际情境中检验自己的想法,从而减轻社交恐惧。
特定恐惧症:
CBT 的治疗效果显著,Hedges' g大于1.0。特定恐惧症患者对特定物体或场景存在强烈恐惧,如害怕蜘蛛、高处等。CBT 中的暴露疗法是治疗特定恐惧症的核心方法,通过让患者逐渐面对恐惧对象,克服恐惧反应。
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
CBT 的治疗效果同样显著,Hedges' g大于1.0。PTSD 患者经历创伤事件后,常出现闪回、噩梦、回避等症状。CBT 中的认知加工疗法(CPT)专门针对 PTSD 患者的认知扭曲,如自责、对世界的不信任等进行干预。通过引导患者重新评估创伤事件,理解自身反应,帮助患者缓解症状,恢复正常生活。延长暴露疗法(PE)让患者反复讲述创伤经历,逐渐减轻痛苦情绪,提高对创伤记忆的耐受性。
值得注意的是,PTSD 患者接受 CBT 治疗时易出现脱落的情况。数据显示:PTSD 患者CBT组脱落率为 24%,而对照组脱落率为 14%。
抑郁症:
CBT治疗效果显著。与对照组相比,Hedges' g 在0.71 - 0.97之间。此外,抑郁症患者在CBT 治疗中的脱落率为 16%,对照组为 14%,差异未达显著水平(RR = 1.13,95% CI 为 0.99 - 1.29)。总体而言,患者对 CBT 治疗抑郁症的接受度尚可,尽管存在一定脱落情况,但大部分患者能够坚持治疗。
双相障碍和精神病:
CBT 在治疗双相障碍和精神病时,效应量相对较小,低于 0.5。双相障碍患者存在情绪的极端波动,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精神病患者则有思维、感知等多方面的障碍。这些疾病的复杂性使得 CBT 在应对时面临挑战。但 CBT 仍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帮助双相障碍患者管理情绪,提高治疗依从性。对于精神病患者,CBT 可以辅助改善其认知功能,如注意力、记忆力等,减轻症状对生活的影响。
综合来看,CBT 对多种精神障碍,包括抑郁症、焦虑障碍、PTSD、强迫症和进食障碍可能有效,对精神分裂症和双相障碍也可能有一定效果,但效果受多种因素影响。未来研究可进一步探讨 CBT 在不同精神障碍中的作用机制,优化治疗方案以提高疗效和降低脱落率。
参考文献:
[1]Cuijpers P, Harrer M, Miguel C, et al. JAMA Psychiatry. 2025 Apr 16:e250482.
柳叶刀子刊:难治性精神分裂症阳性和阴性症状哪种干预效果最好?
0
2024-06-28
点击查看
Lancet Psychiatry:治疗耐药性精神分裂症的心理和社会心理干预
0
2024-08-02
点击查看
Molecular Psychiatry:记忆再巩固干预对恐惧症长期疗效的关键作用
0
2025-01-13
点击查看
Mol Psychiatry:计算机辅助认知行为疗法对重度抑郁症患者神经影像学变化的影响
0
2025-03-13
点击查看
BMJ Mental Health:大规模实施SPARX计划未能显著减少青少年抑郁症状的原因探讨
0
2025-03-18
点击查看
Clin Psychol Eur:自助移动应用在青少年抑郁预防中的作用
0
2025-03-27
点击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