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盘点:JACC6月第二期研究一览

Tags: 心血管      作者:MedSci原创 更新:2020-06-11

1. 不同心脏磁共振表现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的预后研究

DOI: 10.1016/j.jacc.2020.04.023

 

心脏磁共振(CMR)广泛应用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ARVC)的组织和功能异常的评估。最近,一项ARVC风险评分被提出用来预测ARVC患者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5年风险。然而,CMR的特点,如纤维化、脂肪浸润和左心室(LV)受累均未被考虑。本研究的目的旨在评估CMR对ARVC患者的预后价值,以及该ARVC风险评分在不同CMR情况下的评估作用。本研究纳入分析了140名确诊为ARVC的患者(平均年龄42 ± 17岁,97名为男性),并对所有患者进行了CMR检测,经过平均5年时间的随访,对心脏猝死、合适的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干预和中止心脏停搏的联合终点进行评估。14名患者的CMR表现是完全阴性,58名患者表现为孤立性右室受累,52名患者表现为双心室受累,16名表现为左室受累为主。在随访期间,48名患者出现有不良事件,其中没有CMR阴性的患者。与孤立性右室受累患者相比,累及左室的患者预后更差(p < 0.0001)。评分体系估计的5年风险能够预测单独右室受累患者的观察风险,但低估了左室受累患者的风险。研究结果显示,对于致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患者,不同的心脏磁共振表现患者预后不同,评分体系估计的5年风险能够预测单独右室受累患者的观察风险,但低估了左室受累患者的风险。

2. 联合临床和基因风险评估可更好地预防冠心病

DOI: 10.1016/j.jacc.2020.04.027

 

冠心病(CAD)的多基因危险度评分(PRS)确定高危人群更有可能从一级预防他汀类药物治疗中获益。本研究的目的旨在将多基因风险评估与基于指南的冠心病一级预防建议和管理模式相结合。本研究纳入分析了47108名参与者(平均年龄60岁),其中有11020名(23.4%)患有冠心病。冠心病PRS与冠心病的发生呈强相关(p < 0.0001),多基因高风险(前20%的PRS)使CAD发生的几率增加了1.9倍(p<0.0001)。然而,在一级预防患者(n=33251)中,高多基因风险与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病协会(46.2%的高PRS患者与46.8%的其他患者相比,p=0.54)或美国预防服务特别工作组(43.7%对43.7%,p=0.99)对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更高建议不一致。如果将冠心病PRS作为指南推荐因素的话,会多出4.1%的一级预防的患者接受他汀类药物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目前血管疾病一级预防的模式未能完全捕获冠心病的多基因易感性,通过整合遗传和临床风险,可能有机会改进冠心病预防工作。

3. 血流储备分数的应用可以降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远期死亡风险

DOI: 10.1016/j.jacc.2020.04.018

 

冠脉内导丝测量的分流量储备(FFR)为经皮冠脉介入(PCI)手术的决策提供了依据,然而,关于FFR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长期临床转归的影响的资料有限。本研究的目的是确定在接受PCI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中,FFR的使用与全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本研究纳入分析了来自瑞典SCAAR注册数据库中的接受PCI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是全因死亡率,次要终点事件是支架内血栓或再狭窄。最终,共纳入分析23860名接受PCI治疗的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其中有3367名患者采用了FFR指导策略。经过平均4.7年时间的随访,FFR组的患者全因死亡率更低(HR: 0.81; 95% [CI]: 0.73-0.89; p < 0.001),支架内血栓和再狭窄风险也更低。另外,两组患者之间的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对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CI过程中的FFR使用可以降低患者远期的全因死亡率和支架内血栓或再狭窄风险。

4. 射血分数的恢复与年轻心梗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DOI: 10.1016/j.jacc.2020.03.074

 

左室射血分数(EF)的恢复与心梗后远期预后的改善呈相关性,然而,年轻心肌梗死患者的长期预后与EF恢复之间的关系尚未被研究。本研究旨在评估年轻时首次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不全的患病率,并比较恢复EF组与未恢复EF组的预后。本研究纳入分析了1724名心梗发病年龄≤50岁的患者,主要终点事件是全因和血管死亡率。基线水平时,503名患者的EF<50%,1221名患者的EF正常。与EF正常的患者相比,EF较低的患者更有可能经历ST段抬高型心梗,有较高的肌钙蛋白值,并有更严重的冠状动脉疾病。在基线水平EF值异常的患者中,有216名患者随访期间的EF值可获取,其中90名患者(42%)的EF恢复至50%以上。有EF恢复的患者有较少严重的血管造影疾病,较低的酒精使用量和较低的共病负担。经过平均11.1年时间的随访,EF的恢复与全因死亡率降低8倍和心源性死亡率降低10倍呈相关性。研究结果显示,有近三分之一的年轻心梗患者患有左室收缩功能不全,其中有40%患者会出现EF恢复,并与更好的预后相关。

5. 微泡与冠脉搭桥术后患者的预后独立相关

DOI: 10.1016/j.jacc.2020.03.073

 

移植血管通畅是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后远期疗效的主要决定因素之一。生物标记物,如果能提示潜在的病理生理机制,则能避免移植失败。微泡(MVs)对中期移植血管通畅的预后价值尚未被证实。本研究的目的是评价MV的术前特征(数目、细胞来源、促凝血表型)是否能预测中期移植失败。本研究纳入分析了CAGE临床研究中的330名接受CABG的患者,其中179例术后18个月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显示24%的移植物闭塞。并对60例患者进行了流式细胞术检测MV。在手术前,病例组患者的血小板衍生和组织因子阳性MVs分别是对照组的2倍和4倍。MV的促凝血能力也明显更高。另外,通过使用MV评分(0-6),3分以上的闭塞优势比(OR)为16.3(95%可信区间:4.1-65.3;p<0.0001)。研究结果显示,对于接受冠脉搭桥手术患者,术前微泡的特征与患者中期的移植物闭塞程度呈独立相关性。由于微泡可以反映血小板活化,评分高的患者可以从个性化抗血小板治疗中获益。

 

来源:MedSci原创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