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奥司他韦究竟是不是甲流神药?能不能预防流感?有什么副作用?浙大儿院权威科普

Tags: 奥司他韦   甲流神药      作者:儿科医生鲍秀兰 更新:2023-05-30

最近,随着甲流小高峰的到来,所谓的甲流特效药奥司他韦数次火上热搜,许多家长纷纷出手囤药。

那么,孩子得了流感到底能用什么药?怎样用药才安全?需要囤药吗?

01 流感可以用什么药?

流感的全称是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的飞沫传播,也可通过口腔、鼻腔、眼睛等黏膜的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潜伏期一般1-4天。

流感一般为急性起病、发热(部分患者可高达39-40℃),伴畏寒、寒战、头痛、肌肉或关节酸痛、极度乏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大多数病程持续一周左右。

与普通感冒不同,流感的发热及全身症状更明显,也需要使用针对性的抗流感病毒药物。

目前使用较多的是奥司他韦的口服剂型(包括颗粒剂和胶囊剂),该药在儿童中用药经验较多、使用方便,对于甲型和乙型流感均有效。一些医院还有静脉用的帕拉米韦和吸入用的扎那米韦。

此外,奥司他韦可能对部分乙型流感的疗效不如甲型流感,这种情况下,如果是12岁以上的乙型流感患儿,可以考虑使用玛巴洛沙韦,在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只需要口服玛巴洛沙韦片1次,就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

02 奥司他韦什么时候用?

奥司他韦是一种特异性的神经氨酸酶抑制剂,可以有效抑制流感病毒从被感染的细胞中释放,减少流感病毒在体内传播,一般在首次出现流感症状的48小时内(理想状态为36小时内)服用奥司他韦,越早用效果越好。

03 奥司他韦该怎么用?

按不同的年龄、体重、用药目的,有不同的剂量推荐,具体可参考下表。

04 奥司他韦可以预防流感吗?

不少家长会问:我家小朋友的学校同桌确诊流感了,那我家小朋友要用奥司他韦预防吗?

答案是可以的。小朋友属于流感的密切接触者,5岁以下的小朋友更是流感的高风险人群,预防时的每次用量和治疗时一样,每天只需要口服一次,疗程是7-10天,具体用量参照上面的表格。

05 奥司他韦有什么不良反应?

总体而言,奥司他韦安全性较好。较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呕吐和腹泻,不过症状多为一过性,一般在第一次服药时出现,不少患儿可自行缓解。但也有一些孩子不良反应较严重,应当停药并及时就诊。

06 使用奥司他韦,还有哪些要注意的?

1) 奥司他韦是一种处方药,家长不宜自行给孩子服用,应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此外,由于流感为季节性高发,不建议家长囤积奥司他韦,以免造成浪费。如果家中备有奥司他韦,应定期查看药品性状和有效期。

2) 奥司他韦只针对流感病毒,对鼻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易引起普通感冒的病毒无效。

3) 在没有奥司他韦颗粒剂可用的情况下,或是不能吞咽胶囊的儿童,可以打开奥司他韦胶囊获得合适剂量的药物粉末,加少量水搅匀得到口服混悬液,并应在配制后马上服用。

4) 奥司他韦可以与食物同时或分开服用,食物不影响其吸收。

07 流感的其他症状,比如发热、头痛、鼻塞、咳嗽等,有哪些药物可以对症治疗?

1)像发烧、头痛、肌肉酸痛等症状,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或者布洛芬进行对症治疗。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2月龄及以上儿童,每次10-15mg/kg,间隔4-6小时可重复使用,24小时不超过4次。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g。

布洛芬:适用于6月龄及以上儿童,每次5-10mg/kg,间隔6-8小时可重复使用,24小时不超过4次。日最大剂量不超过2.4g。

流感时容易高烧不退,但一般不建议将上面这两种退热药交替使用,因为这会增加药品不良反应发生的风险,或是增加用药差错发生的可能。家长们可以采用温水擦拭等辅助退热的方式。

2)流感的其他症状,比如鼻塞、咳嗽、流涕等,可适当使用一些感冒药进行对症治疗。不过家长们要注意的是,市售感冒药多为复方制剂,一般含有2种或2种以上不同药理作用的成分,因此尽量选择单一成分的药品,并且要注意避免相同或相似成分的感冒药合用。

08 怎样预防流感?

1) 戴好口罩,勤洗手,注意个人卫生,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手肘等遮住口鼻。

2) 避免近距离接触流感患者,流感高发期避免去人群聚集场所。

3) 患者应居家隔离观察、减少外出,不带病上课,接触家庭成员时戴口罩,减少疾病传播。

4) 接种流感疫苗,是预防流感最经济、有效的手段。

来源:儿科医生鲍秀兰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