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预见2020年民营医疗:爆雷、整合和重塑

Tags: 民营医疗   2020      作者:林掌柜 更新:2019-12-23

一、爆雷

爆雷是淘汰的升级和提速。如果说,2019年淘汰的都是些小虾米,2020年爆雷的将是颇具规模的医疗集团乃至上市公司。小虾米大多交的是智商税,而大集团交的则是认知税。

“黑天鹅”事件不再只是偶发,逐步趋向“灰犀牛”而高发。除了往年都有的涉及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等恶性事件可能接连爆发外,套保骗保、偷税漏税、红包回扣直至扫黑除恶等爆雷新闻,都将屡见不鲜。医疗行业又迎来一个更为动荡的阵痛之年。任何一个行业整体转型变革,总要经历黎明前的黑暗,2020年或是医疗行业的黎明前。

民营医疗彻底分化。部分大佬玩家根基动摇、伤筋动骨、坐立难安,数十年来建立的庞大医疗帝国也很可能大厦倾覆,要么老板因陈年旧账而被清算,要么集团因资金链断裂而崩盘,要么因原罪引发导火索而被连根拔起。“起高楼、宴宾客、楼塌了”的周期定律转盘这次轮到医疗行业,屡试不爽。尤其是某系医疗,更易爆雷。只有早在五年前甚至更早就彻底转型上岸、被某系同乡讥讽有快钱不赚的那一小撮异类,方有可能幸免。

传统民营医疗人要么失业、要么转行。不同业态的医疗机构运营思维截然不同,玩得转医院的大多玩不转门诊部和诊所。更有不少顽固不化的投机分子加快走出国门,从过去的换个城市到现在的换个国家(以东南亚国家为主)继续惯性套路运营。以药品耗材销售代表为主的相关产业从业者批量涌入医疗机构或保险公司,不少护士则转到类“家政”性质的上门护理乃至保险和微商。

医疗服务投资悖论争先惨烈上演,抗不了周期成了“扛周期”,高估值终变“高哭值”,赋能型也成了“负能行”。众多不懂行的医疗健康基金不敢投了也不能投了,甚至连钱都募不到了只好解散。在医疗服务领域做业绩高对赌,已然“人人喊打”。那些只会讲故事的医疗项目更融不到钱了。

医疗改革持续推进,目标剑指彻底斩除体制内毒瘤,数十年来的潜规则和灰色领域彻底暴露出其黑色的本质。这也倒逼公立医院院长、科主任、骨干医生走出体制,医生获取阳光收入和未来股权倍增收益的意愿空前强烈。民营医疗开启花样自救模式,期冀熬过愈加艰难的2020年。然并卵,该死的照样会死,甚至死得很难看,活下来的或许才是真心做医疗的。

二、整合

整合,是回归的延续。医疗产业链上中下游整合换挡加速,药品耗材、设备器械、软件信息、互联网医疗等公司加快布局实体医疗机构,也有产业链从业者和医生合伙创办医疗机构。其中,不少成了垂死挣扎医疗机构的接盘侠,堪称“捡漏与掉坑齐飞,浑水共蓝天一色”。

医生群体批量走出体制,医生合伙办医时代正式到来,“小而美”门诊部、诊所业态遍地开花。如何找到靠谱的合伙人成了继牌照、资金之后的核心痛点,中高端医疗人才猎头市场竞争加剧。

中高端医疗机构业绩持续难看、现金流吃紧。在经济下行整体基调不变环境下,机构面临医保和商保“青黄不接”煎熬期。拥有医生品牌和运营能力的知名医生集团,成了一二线城市中高端医疗机构争抢的合作对象。医疗健康媒体盈利模式遭受严峻考验,原创优质内容无法持续输出,粉丝增长停滞不前,即便有流量也苦于无变现途径,业务发展空间受限,聚焦不同细分领域的医健媒体或将整合。

传统领域和传统医院业态,整合资源、盘活存量将成为行业主旋律。医院业态增量速度放缓,门诊部和诊所业态数量持续爆发。医生和运营团队以托管或合作、参股或控股等形式盘活存量成为民营医疗又一新势力。名目繁多但又千篇一律的所谓医疗机构运营培训班、研修班和训练营逐步暴露出“收智商税”的本质。

团队(医生和运营)、物业(区域选址、性价比)和现金流成了机构能否持续健康发展的三大决定性因素。如何找到高性价比的好物业,将成为一门技术活,选址掉坑和后悔的惨痛现实案例也将越来越多。Medical Mall/Town将成为地方政府(挽救经济和扩充财政)和地产公司(盘活存量和聚集人气)合力推动的又一热门业态,然而很多项目从一开始选址就错了,普遍缺乏提供全程服务的专业咨询和运营团队,结果往往只是看起来热闹,运转起来冷清。

民营医疗又迎来一个整合并购年,特别是眼科、口腔、医美、儿科、骨科、康复、中医等领域并购提速。医疗投融资双方都需要强有力的医疗运营管理团队,独立的第三方专业运营管理公司兴起。融资方需要第三方团队实质操盘,妆扮报表、翘首以盼找个好人家卖个好价钱。投资方为了避免捡漏变掉坑,也需要第三方团队做出业绩好并表或择机退出。纯中介性质的医疗并购FA越来越没饭吃,真正懂医且能整合优势资源的赋能型FA崛起。

三、重塑

重塑则是为了新生。只有医疗从业者思维重塑、认知重塑,才真正有可能实现办医理念和行为重塑。民营医疗不再只是单纯做赚钱的事,而是要做既赚钱更值钱的事将成普遍共识,复利思维和长期主义将成为社会办医主流。

入局者多样化和专业化,是一个行业持续健康发展的表现。只有让更多的医生、更多的中长期资本积极投入到社会办医中来,民营医疗喊了N年的形象重塑,才能看到一点点曙光。医疗服务三大阵营玩家各显神通、各得其所。国资背景的整合平台继续“抓大放小”;外资背景的高端医疗加快进场、持续扩张;民营医疗全面走向优势专科、特色专病,手里有闲钱的土豪也越来越多地跨界尝鲜医疗。

“小而美”连锁成为民营医疗尤其是消费医疗主流业态,连锁之路渐行渐宽,政策藩篱逐步被拆除。“八爪鱼”连锁模式越来越得到业内认可和实践验证。知名医生和靠谱运营团队的合伙型门诊部或诊所,大多能自给自足,切忌天女散花似盲目扩张,“No Zuo No Die”。资本型连锁医疗机构则加快并购、抢占地盘。

眼视光市场蓬勃发展,长期制约眼视光的政策封印逐步揭开,未来充满想象空间,各路豪杰争先涌入;口腔加速医美化和互联网化,互联网正畸和儿童颜面管理成为细分新热点;医美产业融合势不可挡,注射微整、皮肤美容乃至中医美容等轻医美发展势头迅猛。2020年,在眼科、口腔和医美众多连锁集团中,眼科依然最有可能率先实现IPO,而且创始人大概率还是非医生出身。

糅合了康复科、疼痛科、骨科、运动医学科、中医科、妇产科乃至体育健身等诸多学科和领域的“新康复”喷薄而出,开启一轮新的投资热潮;以儿童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儿童医疗经济迎来“黄金十年”,儿科全科(内科)的高诊金制模式逐步让位儿科交叉学科和衍生服务模式,儿童眼科、儿童口腔、儿童康复和中医儿科被资本持续看好和追捧。

全新的医患链接平台将正式上场,最可能先发生在消费医疗领域。信息差、时间差、价格差将继续被透明化压缩,服务体验化、体验差异化将成为病种和服务产品化定价的重要依据。互联网医疗平台将重组或并购,排名前五的互联网医美平台或将首当其冲。在消费医疗互联网领域,可能半路杀出、跨界打劫的“我消灭你、与你无关”独角兽。

2020年的民营医疗,从医疗上赚快钱的旧时代渐行渐远,从医疗上赚慢钱、从资本市场和衍生产业赚快钱的新时代,正朝着懂行又有耐性的医疗人款款走来。2019,再也不见!2020,你好我好!

来源:林掌柜
版权声明:
本网站所有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或“来源: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梅斯医学”。本网所有转载文章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且明确注明来源和作者,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同时转载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在此留言
小提示:本篇资讯需要登录阅读,点击跳转登录

相关推荐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