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名称:中国《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解读
英文标题:
发布日期:2025-08-25
简要介绍:
2021年,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burden of disease,GBD)数据显示,全球哮喘年龄标准化患病率为3 340.1/10万,患者总数约为2.6亿,病死率为5.2/10万,死亡病例达43.6万例。我国2012年至2015年的调查显示,20岁及以上人群喘息相关哮喘患病率为4.2%,患者总数约4 570万,但诊断率仅为28.8%,控制率仅为28.5%,远低于国际水平,凸显了加强哮喘管理和干预的紧迫性。2024年3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发布了《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2024年版)》(以下简称“2024版指南”)。该指南在路径诊断上,完善了哮喘诊断标准,强调可变呼气气流的判断依据(如支气管舒张试验、激发试验等),并提出“拟诊路径”,适用于基层和条件有限的医疗机构,以提升诊断率并避免过度治疗。在哮喘分期与分级方面,新增了“临床治愈”概念,定义为无症状时长≥1年且无需全身糖皮质激素治疗;取消了“间歇状态”分类,将哮喘严重程度简化为轻度、中度和重度3级采用,并提出动态评估模式。在评估体系上,新增2型炎症分型评估,推荐检测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eosinophils count, EOS)、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 FeNO)等生物标志物,以指导个体化治疗,同时强调共病筛查和危险因素评估。治疗策略上,慢性持续期治疗采用阶梯式管理,推荐首选用吸入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福莫特罗作为缓解药物(路径1),以减少急性发作风险;重度哮喘管理强调生物靶向药物的应用,如抗IgE、抗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等单抗;急性发作期处理则根据严重程度分级推荐治疗方案。尽管2024版指南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挑战。我国哮喘流行病学数据更新滞后,亟需开展全国性调查以反映最新疾病负担;基层医院哮喘诊断率低,炎症评估和动态管理欠缺,需加强基层医院的相关能力建设;生物制剂在我国的真实世界数据不足,限制了其在哮喘精准治疗中的应用;信息技术在哮喘管理中的应用仍处于探索阶段,需借助5G等技术提升患者教育和随访效率。未来,我国哮喘防治需进一步优化早诊早治策略,动态识别炎症表型,建立药物反应预测模型,并推动人工智能辅助诊疗,以实现更精细。
来源: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下载地址:请下载梅斯医学APP进行下载 (梅斯医学APP积分下载)
小提示:78%用户已下载梅斯医学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