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高,严重影响人类健康和生活。目前超早期采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 (recombinant tissue plasmmogen activator, rt-PA) 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结局最有效的药物治疗手段,已被我国 和许多国家指南推荐,但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溶栓治疗的比例仍然很低。
近期研究显示,约 20% 的患者于发病 3 小时之内到达急诊室,12.6% 的患者适合溶栓治疗,只有2.4% 的患者进行了溶栓治疗,其中使用rt-PA静脉溶栓治疗为 1.6% 。开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溶栓治疗的一个主要难点是,大多数患者没有及时送达医院或各种原因的院内延迟。
为使更多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获得溶栓治疗并从中受益,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已普遍进行相应的医疗救治体系改革,包括完善院外医疗急救转运网络, 组建院内卒中快速抢救小组,开通急诊“绿色通道”,建立卒中中心和卒中中心的认证体系等措施,其核心就是要让公众都知道卒中是急症,卒中发生后应尽快送达有能力进行卒中溶栓治疗的医院,并获得规范性溶栓治疗。
为使溶栓这一有效疗法能更好、 更广泛地在我国使用,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救治率,脑防委特组织全国脑血管病权威专家制定静脉溶栓指导规范如下,其中的推荐强度和证据等级采用《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2014》的标准。
诊断和评估步骤
(1)是否为脑卒中?
根据起病形式、发病时间,辅助检查等排除脑外伤、中毒、 瘤卒中、高血压脑病、血糖异常、脑炎及躯体重要脏器功能严重障碍等引起的脑部病变。对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常规实验室检查,以便排除类脑卒中或其他病因。
所有患者都应做的检查:①平扫头颅 CT(尽可能在到达急诊室后 30~60min 内完成)或 MRI;②血糖、血脂、肝肾功能和电解质;
③心电图和心肌缺血标志物;
④全血计数;
⑤凝血酶原时间 (PT)、国际标准化比率 (INR) 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
⑥动脉血气分析。
部分患者必要时可选择的检查:毒理学筛查;血液酒精水平;妊娠试验;胸部 X 线检查(若怀疑肺部疾病);腰椎穿刺(怀疑蛛网膜下腔出血,颅内感染性疾病);脑电图(怀疑痫性发作)。
(2)是缺血性还是出血性脑卒中?
所有疑为脑卒中者都应尽快进行头颅影像学 (CT /MRI) 检查,以明确是出血性脑卒中还是缺血性脑卒中。
(3)是否适合溶栓治疗?
发病时间是否在 3 h、4.5 h 或 6 h 内,有无溶栓适应证(见下静脉溶栓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