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斯医学MedSci APP
医路相伴,成就大医

2025年《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指南:胃癌前病变诊治指南》解读

Tags: 胃癌前病变     更新:2025-08-25

指南名称:2025年《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指南:胃癌前病变诊治指南》解读

英文标题:

发布机构:

发布日期:2025-08-25

简要介绍:

2022年,全球胃癌新发病例约97万例,死亡病例约66万例,其中东亚地区(如中国、日本、韩国)是主要高发区域。尽管2010年至2020年间,我国的胃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呈缓慢下降趋势,但由于人口基数大、早期筛查普及不足,疾病负担依然沉重。2025年,美国胃肠病学会(American College of Gastroenterology, ACG)发布了《美国胃肠病学会临床指南:胃癌前病变诊治指南》。该指南的核心内容包括,(1)个体化风险评估:基于年龄、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 Hp)感染、家族史等因素筛选高风险人群;(2)高质量内镜技术规范:指南推荐,采用高清白光内镜联合图像增强技术[如窄带成像技术(narrow band imaging, NBI)],提高病变检出率,并强调活检病理的标准化;采用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胃炎评估(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tis assessment,OLGA)和可操作的与胃癌风险联系的肠化生评估(operative link for gastric intestinal metaplasia assessment,OLGIM)分期评估胃癌风险,进行风险分层与监测,同时强调了Hp根除的核心地位;(3)内镜监测和随访间隔。该指南对我国胃癌防治具有重要启示,包括进一步优化筛查策略,如结合国情推行高风险人群精准筛查,探索结直肠癌与胃癌联合筛查模式;继续提升内镜诊疗水平,加强基层医师培训,推广高质量内镜技术(如NBI放大内镜);强化Hp感染防控,推行家庭聚集性感染的同步筛查与治疗;完善监测体系,如借鉴OLGA/OLGIM分层,制定个体化监测间隔;填补证据缺口,如开展前瞻性研究验证监测间隔的合理性,研发无创生物标志物。尽管ACG指南部分建议证据等级较低,但其规范化框架为我国胃癌早诊、早治提供了重要参考,有助于突破当前筛查覆盖率低、进展期胃癌占比高的困境,最终降低疾病负担。 

来源: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下载地址:请下载梅斯医学APP进行下载   (梅斯医学APP积分下载)
小提示:78%用户已下载梅斯医学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

移动应用
medsci.cn © 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