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名称:《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标本采集技术专家共识》解读
英文标题:
发布机构:江苏大学附属医院
发布日期:2020-05-20
简要介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具有高传染性、长潜伏期、部分临床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的特点。确诊或排除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依赖于对患者生物学标本进行的实验室检测。如何规范、高效、正确、安全地采集新型冠状肺炎相关标本,对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率和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十分重要,因此本文对《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标本采集技术专家共识》进行解读,以供临床护理人员参考。随着新型 冠状病毒肺炎 (COVID-19)的全球迅速蔓延,到2020年4月初,全球累计确诊病例数已超百万。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不同于以往的任何一种病毒型肺炎,具有传染性高、潜伏期长、部分临床症状不明显或无症状的特点[1],对该疾病的防治,依赖于对患者生物学标本进行的核酸检测。中央防疫领导小组明确提出,各地尤其是重点疫区,要通过核酸及血清抗体检测进行健康人群的流行病学调查[2]。有关报道[3]指出,该疾病的核酸检测结果存在较多“假阴性”,重复多次标本采样成为难以避免的选择,例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1]就明确规定,排除疑似病例和治愈出院标准均要求间隔≥24h的连续2次核酸检验结果呈阴性。多次采样大大增加了医护人员感染的风险,不规范的标本采集也可能造成核酸检测准确率的下降,因此推荐临床护理人员参照《新型冠状病毒患者标本采集技术专家共识》[4]执行标本采集任务。为了帮助临床护理人员更好的理解标本采集的时机、技术要点、废弃物处理、个人防护原则和意外事件的处理,本共识的作者团队对相关内容进行解读
来源:中国临床护理
下载地址:请下载梅斯医学APP进行下载 (梅斯医学APP积分下载)
小提示:78%用户已下载梅斯医学APP,更方便阅读和交流,请扫描二维码直接下载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