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动处方制定前的综合评估
康复运动前必须进行全面评估(包括运动耐量和患者健康状况),进而做出运动风险评估和危险分层,用以指导运动处方的制定和实施。
二、运动耐力的评估
高龄患者可通过日常运动状况间接评估运动耐量。体能常用MET表示。MET是一个群体平均值。1例40岁、体重70kg的男性在休息状态下基础性氧耗量是3.5ml/kg/min,即为1MET。先通过简单询问大致了解患者已有的MET水平。见下表:
表一运动当量快速判断表
运动耐量是冠心病康复运动危险分层的重要依据,依据运动耐量不仅可以制定运动处方,还可以评估康复训练效果。
三、患者健康状况综合评估
包括一般状态评估、功能障碍评估和日常活动功能评估。
表二高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综合评估简表
注:低危:所有专项危险因素均为低危,即为低危运动风险;中危:有任何一项专项危险因素为中危,即为中危运动风险;高危:≥3个专项危险因素为中危,或有任何一项为高危因素,即为高危运动风险。
高危运动风险的高龄患者不建议体力活动;中危运动风险的高龄冠心病患者体力活动时应更密切监测。
四、运动处方的制定
(一)低危患者
1.运动形式:
(1)有氧运动限制相对较少,可选择平板、踏车、游泳等体育项目;老年医疗体操、有氧舞蹈、健身操等体操类运动;门球等活动、对抗不激烈的娱乐性球类活动等;
(2)肌力训练除了才用弹力带训练,也可以选择器械练习,才用抗阻训练、渐进抗阻训练、等速肌力训练等方式。核心肌力的增强有助于和缓解患者下腰痛,提高患者整体运动的协调性及平衡功能,降低运动意外发生率。
2.运动强度:有氧训练推荐逐步达到峰值耗氧量的60-70%为宜,起始强度约50%,自觉疲劳程度等级在11-13级的范围内运动。肌力训练时强度可选择60-80%1RM,RPE分级13-16分,最高不超过16。
3.运动时间:有氧训练从15-30分/次开始。逐步延长至60分/次。肌力训练10-15个/组,4-10个/肌群/次。
4.运动频率:有氧训练3-7次/周,肌力训练3-4组/肌群/次,2-3次/周。
(二)中危患者
1.运动形式:有氧训练:踏车、手摇车、老年医疗体操为宜;肌力训练以弹力带训练为主。视情况可安排低强度核心稳定训练。
2.运动强度:有氧训练推荐逐步达到最大耗氧量的40-60%为宜,起始强度通常低于50%。RPE在11-13级的范围内运动。肌力训练时强度可选择40-60%1RM,最高不超过70%1RM,RPE分级11-13分,最高不超过16。
3.运动时间:有氧训练从15-30分/次开始。逐步延长至60分/次。肌力训练8-15个/组,3-4肌群/次。
4.运动频率:有氧训练3-5次/周,肌力训练3-4组/肌群/次,2-3次/周。
(三)高危患者
1.运动形式:有氧训练以卧位踏车、手摇车、座位老年有氧操等为宜。肌力训练以弹力带、橡皮球训练为主。视情况可安排悬吊装置下的核心稳定训练。
2.运动强度:有氧训练推荐逐步达到最大耗氧量的20-40%为宜,起始强度通常低于30%。RPE在10-12级的范围内运动。对于身体情况很差或极高龄的患者,也可按运动时心率较安静时增加不超过10-20次/分为标准。肌力训练时强度可选择20-30%1RM,最高不超过40%1RM,RPE分级10-11分,最高不超过13。
3.运动时间:有氧训练从5-10分/次开始。逐步延长至30-60分/次,运动中可休息,一般不超过5min。肌力训练8-15个/组,1-3肌群/次。
5.运动频率:有氧训练3-5次/周,肌力训练1-3组/肌群/次,2-3次/周。
五、运动处方的FITT原则
运动处方根据患者的健康、体力和心血管功能状态,结合学习、工作、生活环境和运动喜好等个体化特点制定,每一运动处方内容遵循FITT原则,即运动频率、强度、形式和时间。
1、运动频率:有氧运动每周3~5 天,最好每周7 天。抗阻运动、柔韧性运动每周2~3 天,至少间隔1 天。
2、运动强度:
在一定范围内随运动强度的增加,运动所获得的心血管健康或体能益处也增加。可结合自我感知劳累程度分级来评价。通常建议患者的运动强度在11~16分范围内(分级见下表)。
鲍格自觉劳累程度量表(RPE量表)
3、运动形式:
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和抗阻运动。有氧运动包括行走、慢跑、游泳和骑自行车等;抗阻运动包括静力训练和负重等。心脏康复中的运动形式虽然以有氧运动为主,但抗阻运动是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4、运动时间:
心脏病患者的最佳运动时间为30~60 分钟/天。对于刚发生心血管事件的患者,从10 分钟/天开始,逐渐增加运动时间,最终达到30~60 分钟/天的运动时间。
六、注意事项
(1)了解自己在运动康复过程中身体的警告信号,包括胸部不适或其他类似心绞痛症状、轻度头痛或头晕、心律不齐、体质量增加和气喘等。
(2)在运动中若出现胸痛、头昏目眩、过度劳累、气短、出汗过多、恶心呕吐以及脉搏不规则等,应马上停止运动。停止运动后上述症状仍持续,特别是停止运动5~6 分钟后,心率仍增加,应赶紧就医。
(3)运动强度不超过目标心率或自感用力程度,并应注意运动时间和运动设备的选择。
(4)注意运动时热身运动和整理运动的重要性,这与运动安全性有关。
(5)根据环境的变化调整运动水平,比如冷热、湿度和海拔变化。
(6)运动水平增加,应该循序渐进,不要急于求成,不要快速增加运动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