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
2020-05-29
#炎症性肠病#未来确实需要依赖生物制剂了!炎症性肠病(IBD)为累及回肠、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临床表现腹泻、腹痛,甚至可有血便。本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溃疡性结肠炎是结肠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性炎症,疾病通常先累及直肠,逐渐向全结肠蔓延,克罗恩病可累及全消化道,为非连续性全层炎症,最常累及部位为末端回肠、结肠和肛周。
一般起病缓慢,少数急骤。病情轻重不一。易反复发作,发作诱因有精神刺激、过度疲劳、饮食失调、继发感染等。
1.腹部症状
(1)腹泻血性腹泻是UC最主要的症状,粪中含血、脓和黏液。轻者每日2~4次,严重者可达10~30次,呈血水样;CD腹泻为常见症状,多数每日大便2~6次,糊状或水样,一般无脓血或黏液,与UC相比,便血量少,鲜血色少。
(2)腹痛UC常为局限于左下腹或下腹部阵发性痉挛性绞痛,疼痛后可有便意,排便后疼痛暂时缓解。绝大多数CD均有腹痛,性质多为隐痛、阵发性加重或反复发作,部分以右下腹多见,与末端回肠病变有关,其次为脐周或全腹痛。
(3)里急后重因直肠炎症刺激所致。
(4)腹块部分CD可出现腹块,以右下腹和脐周多见,因肠粘连、肠壁和肠系膜增厚、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所致,内瘘形成以及腹内脓肿等均可引起腹块。
2.全身症状
(1)贫血常有轻度贫血,疾病急性爆发时因大量出血,致严重贫血。
(2)发热急性重症患者有发热伴全身毒血症状,1/3CD患者可有中等度热或低热,间歇出现,因活动性肠道炎症及组织破坏后毒素吸收引起。
(3)营养不良因肠道吸收障碍和消耗过多,常引起患者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等表现。年幼患者伴有生长受阻表现。
2021-07-30
#炎症性肠病# 炎症性肠病(IBD)与结直肠癌是全球范围内持续高发的两大消化系统顽疾。前者以反复腹痛、腹泻及体重下降为特征,传统疗法虽能暂时缓解症状,却难以根治,且常伴随免疫抑制、感染等副作用;后者则因早期症状隐匿、化疗耐药及靶向药物费用高昂,使得患者五年生存率提升缓慢。天然多糖与微量元素纳米技术的交叉融合,为破解这一僵局提供了新思路。
麦冬(Ophiopogon japonicus)自古被《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其富含的果聚糖型多糖(ORP)不仅具有“养阴生津”之效,现代研究更发现其可重塑肠道菌群、强化肠黏膜屏障。硒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零价红色纳米硒(SeNPs)兼具抗氧化、抗肿瘤及低毒性优势,却因表面能高、极易团聚而限制了临床转化。
2025-09-15发表于浙江省
2025-09-15发表于上海
2025-08-29发表于上海
2025-08-22发表于上海
2025-08-11发表于上海
2025-07-25发表于上海
2025-07-20发表于上海
2025-07-18发表于上海
2025-07-14发表于上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