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癌大战,看这里
2020-05-29
#肿瘤微生物微环境#是#肿瘤微环境#的新概念!! 尤其包括#瘤内细菌##瘤内真菌#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同样还有很多肿瘤是#病毒#导致的,如#肝癌#,#宫颈癌#等,那么在形成癌变的时候,这些病毒仍然起作用吗?例如对于乙肝相关的肝癌,是否仍然需要抗#乙肝病毒#治疗?这是有趣的话题。
同样,#瘤内细菌#可能是一个悖论! 如果用#抗生素#治疗,可能影响#肿瘤免疫治疗#的效果,如果不抗菌,那么这些瘤内细菌会不会帮助肿瘤细胞进行#免疫逃逸#?
另外,一些#益生菌#可能具有辅助治疗作用,益生菌可能对瘤内细菌也有一定的相互作用。同时,益生菌还能影响#肠道菌群#,影响代谢,这些代谢产物又可能对#肿瘤#本身产生各种各样复杂的影响。
这些都是极为有趣的话题!!
2023-10-14发表于加利福尼亚
2023-10-10发表于上海
#奥拉帕利#联合#阿比特龙#与安慰剂联合阿比特龙治疗#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虽然主要终点主要终点是研究者根据RECIST 1.1(软组织)和PCWG3(骨)标准评估的放射学无进展生存期为阳性,但是,次要终点为OS,奥拉帕利联合阿比特龙的中位总生存期为42.1个月(95%CI 38.4-NR),而安慰剂联合阿比特龙的中位总生存期为34.7个月(31.0-39.3)(HR 0.81,0.67-1.00;p=0.054[双侧α0.0377])。
这项研究表明,对于前列腺癌,#乳腺癌#这样的已成为“慢病”的癌症而言,研究的难度越来越大! #临床研究设计#也十分困难,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1 不能过度乐观估计。象这里OS从34.7延长到42.1,按理说还不错吧。但是P值仍然卡在0.05上了。主要原因象这种慢病,需要有足够的效果延长,或在更细分的人群中才能有望得到更大的获益。这项研究针对的是转移性去势抵抗性#前列腺癌#,人群已经细分了,这部分人群有可能增加奥拉帕利是有获益的,但是现实比较残酷。因此,还有必要进一步对人群按biomarker进行细分的可能。
同时,在研究设计时,对于结局要更保守估计。仅仅RECIST 1.1和PCWG3评估,已经很难说服临床专家了,硬终点是相当有必要的。因此,在#研究设计#时要考虑#多终点#都获益的可能,这样估计会更保守一些,当然,#样本量#也会更大一些。如果本研究样本在每组各增加20-30例,OS就很有可能是阳性结果。
2 随着治疗方法的不断强化,针对这些慢病性#肿瘤#研究难度越来越大,当然,如何看待获益,除临床的OS外,还要考虑#药物经济学#的内容,即药物的价值! 如果奥拉帕利很便宜的话,从34.7个月到42个月,也许是值得的,如果比较贵,则不一定划算。那么在研究设计时,也要考虑这一点,才能真正#以患者为中心#,结果也更有说服力。
2023-10-10发表于上海
#环状RNA#的#药物研发#将是未来的巨大方向,它会超过目前的mRNA,不过目前mRNA技术仍然可以用于环状RNA,包括#药物递送#的技术。#魏文胜#是中国本土的环状RNA的领军人物,创办了#圆因生物#,另外,#环码生物#和#科锐迈德#也是很有潜力的公司,都值得关注。
根据#circRNA#的特点,它既可以作为编码新的蛋白使用,甚至将来还可以编码出“#纳米抗体#”的可能,因此,有望用于包括#肿瘤#在内的各类疾病。当然,这有赖于技术的全面发展,成本的降低。包括: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合成更有效,免疫原性更低的circRNA,以及更便宜的成药方法和使用方法,另外就是特异性要更强,要针对非常特定的蛋白质(如突变的蛋白质)进行设计,这样副作用可能更低。这样它的潜力就能最大化地发挥。
2023-10-10发表于上海
#胶质瘤#的#分子分型#这是十分有必要的。
事实上,所有的肿瘤都应该需要重新进行分子分型!! 目前#实体瘤#方面做得最好的是#肺癌#和#乳腺癌#,目前靶基因分类已相当不错,当然仍然有进一步提升空间,如#三阴性乳腺癌#的#复旦分型#,象#小细胞肺癌#也需要进行分子分型。而象胃癌,肝癌,#结直肠癌#,#卵巢癌#,#胰腺癌#等分子分型仍然相当不成熟,需要不断探索可能的分子分型,从而优化临床诊断和治疗。这应该是未来10年各个瘤肿的关键性任务,毕竟经典的#TNM分期#远远无法满足未来临床的需要,也无法满足新药研发的需要。
现在看到的#肝癌#,#胃癌#没有分子分型,并不是#肿瘤#没有,而是目前研究还太表浅。象胃癌胰腺癌等消化道肿瘤,现在发现少量是#HER2#+,同样还有大量是KRAS突变,或其它突变?这都是极有意思的研究课题。
希望有兴趣的梅斯会员,可以顺着上面的思路开展相关科研,相信会有大的收获。而且目前#单细胞测序#,#表观遗传组#等技术都相当成熟,实行分子分型的可能性也越来越大,难度也越来越小了。
2023-10-08发表于上海
2023-09-28发表于上海
其中#饮酒#、饮食中#加工肉类#摄入过多、#红肉#摄入过多、钙摄入过低、#膳食纤维#摄入过低、#乳制品#摄入过低、#肥胖症#、#高血糖#、身体活动水平较低和#吸烟#对全球范围内#结直肠癌#DALY的贡献百分比分别为9.9%、3.0%、5.1%、12.9%、1.8%、15.6%、8.3%、7.8%、4.1%和13.3%。综述强调,除上述这些风险因素外,可能还有其他未知风险因素导致了#结直肠癌流行病学#的变化。
其实从#中医#角度上看,结直肠癌可能与肠道偏热有关,即湿热下注,导致长期的#炎症#,最终形成#肿瘤#。因此,寒凉应该能够减少#结直肠腺瘤#的发生,如#黄连素#就有这样的作用,同样牛奶等寒凉之物也有益处。
2023-09-24发表于上海
#MEG3#是一种#印记基因#,属于人类染色体14q32.3上的印记DLK1-MEG3位点。 在小鼠中,它被称为基因陷阱位点 2 (Gtl2),位于 12 号染色体的远端。 MEG3 是第一个被定义为肿瘤抑制基因的 lncRNA 基因,编码约 1.7 kb 的#长非编码 RNA#。 在正常组织中,MEG3 在大脑和垂体中具有较高的表达水平,但垂体肿瘤和其他人类癌细胞系显示其表达缺失。 HeLa、MCF7 和 H4 癌细胞系中的异位 MEG3 表达抑制增殖。 MEG3 调节 p53 依赖性和非依赖性途径来抑制#肿瘤#生长。
此外,MEG3 与 p53 启动子的结合导致 #p53# 蛋白水平显着积累,从而诱导 p53 靶基因的表达。 在#癌症#中,MEG3 表达缺失与启动子高#甲基化#和基因缺失相关。 在#神经胶质瘤#和#胃癌#中使用去甲基化剂 5-Aza-CdR 治疗可逆转 MEG3 表达并调节 p53 水平以抑制细胞增殖。
这里说能调节#阿尔茨海默病#神经元死亡(#程序性坏死#),有点难以相信。当然,p53确实与神经元死亡有关
2023-09-24发表于上海
#肿瘤#癌症可以被认为是一种由可溶性因子释放所介导的全身性疾病。实际上,癌症会改变多个器官的功能,包括那些未被转移的器官。例如,肿瘤来源的细胞外囊泡与颗粒(Extracellular Vesicles and Particles,EVP)能够在多个未被转移器官中建立转移前微环境(Premetastatic Niche,PMN),并重新编程细胞功能。
在癌症进展过程中,没有发生癌症转移的肝脏功能的重编程尚未得到广泛研究。然而,肝脏已被确定为肿瘤来源的EVP的主要靶器官之一,那么,EVP能会如何影响和改变肝脏的功能呢?
2023-05-26
#腺苷受体拮抗剂#和pd-L1抗体联合治疗可延长携带#肝癌#细胞小鼠的生存期。#腺苷#现在已是#肿瘤#的一个重要靶点。
腺苷受体在肿瘤中的作用已得到充分证实。尽管所有#腺苷受体#(A1、A2A、A2B和A3)都具有内在促癌和抑癌作用且彼此协同,但炎性或肿瘤组织中eADO的增加具有免疫抑制作用,与Gs蛋白偶联A2A受体(A2AR)过度刺激有关。Sitkovsky和他的团队的工作为肿瘤中A2A免疫调节提供了决定性的遗传证据,并为基于A2AR的抗#肿瘤免疫疗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eADO触发的Gs信号传导活化腺苷酸环化酶,细胞内cAMP的持续积累作为“T细胞记忆”的分子基础,最终激活cAMP依赖性蛋白激酶A,负调节T细胞受体(TCR)依赖性跨膜信号的激活,为激活的免疫细胞提供“关闭”信号。
定向调控ATP-腺苷轴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免疫治疗策略提供了坚实基础。#CD39#与小分子抑制剂、#聚氧钨酸盐-1# (POM1)和ARL-67156或CD39阻断抗体OREG-103/BY40显著减轻了CD39+肿瘤细胞对CD4+和CD8+ T细胞反应的抑制,同时增加了细胞毒性CTL和NK细胞的活性,从而杀伤肿瘤细胞。CD39缺陷小鼠和野生型小鼠经POM-1处理后NK细胞也增加。
2023-05-11发表于上海
2023-05-10发表于上海
#期刊论坛# #肿瘤#领域有哪些英文的#冷门期刊#可以推荐呢?
ChatGPT
以下是几个肿瘤领域的冷门英文#期刊#,仅供参考:
#Cancer Biology & Therapy#
#Cancer and Metabolism#
Journal of Cancer Research and Clinical Oncology
#Cancer Informatics#
Cancer Genetics and Cytogenetics
Clinical Cancer Research and Oncology
Journal of Cancer Epidemiology
#Journal of Cancer Therapy#
#Molecular Cancer Research#
#Translational Cancer Research#
请注意,这些期刊的#影响因子#可能不如主流期刊高,但是它们仍然可以发表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并且可能具有独特的专业特色。
2023-05-08发表于上海
常见的#心血管##生物标志物##NT-proBNP#和#GDF-15#可以独立预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患者的预后,背后是什么机制呢?还是与各种#肿瘤#都有关联,并非MDS特异性?
值得在不同瘤种是开展类似研究!
2023-05-06发表于上海
2023-05-05发表于上海
2023-05-03发表于上海
